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59086
大小:6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7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一、引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许多国家选择利率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是可测性强,二是可控性强,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自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关联度在增强,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但部分学者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
2、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应以其他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其理由,一是认为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并且下降。二是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量与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被削弱,因而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2][3]。本文通过对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与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证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一)货币供应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货币政策有无真实效应(是否
3、影响产量和就业),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古典理论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无论总需求怎样变化,产出水平都不会发生移动,因此货币是中性的。凯恩斯把总供给曲线看成是水平的,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就业和产量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垂直的和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是两种极端情形,正常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因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持续高增长,到20世纪末我国商品供求状况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世纪末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减缓的局面。在金融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头
4、等大事,商业银行对信贷工作提出了贷款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新增贷款不良比率为零的指标要求,贷款更谨慎了。这意味着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下降。从总供给方面来看,由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导致企业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产品价格水平下降。这意味着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进一步下降。这样就使我国经济远离充分就业水平(或潜在产出水平),而接近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情形。在此种形势下,扩张总需求(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会使产出增加而对物价水平影响不大。因此,在经济总体供大于求、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5、,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有能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二)货币供应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1.变量、数据和模型的说明本文的实证分析使用了四个季度时间序列:利用变量LCPI表示CPI定基比指数的对数时间序列;利用变量LGDP表示实际GDP的对数时间序列;利用变量LM1表示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时间序列;利用变量LM2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对数时间序列。我国没有公布CPI定基比指数,本文用我国公布的CPI月环比指数构造月定基比指数(以1995年12月为基期),再把每季度三个月的消费物价月
6、定基比指数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出CPI季度定基比指数。对季度GDP实际值,用GDP名义值除以CPI的季度定基比指数得到。对货币供应量M[,1]和M[,2],使用公布的季末名义值。作计量分析时,各变量数据均经过X-11方法消除季节因素后再取常用对数值。本文使用的数据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各期。数据范围为1996年一季度到2005年三季度,总计39个样本点。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关关系,应从整体上考查,片面地研究这三者中的两两关系不能说明三者关系的稳定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
7、协整检验(用VAR模型)、VEC(向量误差校正)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由AIC准则和SC准则确定,用LR(最大似然比)检验进行取舍。建立VAR模型后,本文采用了方差分解方法来分析其动态特征。2.实证分析与结果(1)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为避免误回归的发生,本文采用最为常用的ADF检验。利用Evie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4](P143185)。本文分别对LCPI和LGDP的预测误差依各种冲击进行
8、分解(在此设定方程顺序仍为LM2,LGDP,LCPI),分解结果见表3、表4。从表3可以看出,LGDP的波动主要源自LGDP自身的冲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LGDP自身的冲击解释LGDP变动的70%左右;另外LGDP的波动也有相当大的部分由LM2变化来解释(短期为15%左右,长期则有25%左右)。再从表4来看,LCPI的波动主要来自LCPI和LGDP两方面的冲击,短期(一年内)而言LCPI本身冲击解释LCPI波动的大部分,但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