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

ID:2644107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_第1页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_第2页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_第3页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_第4页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日企业海外并购差异的比较与探讨  当前,我国大型企业有强烈的海外并购意愿,积极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企业极为相似。中日均选择并购的道路与两国企业面临的相似国内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强势的本国货币增强了企业对外购买力;欧美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而本国经济发展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欧美国家的经贸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顺差巨大,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海外并购;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创造了并购机会。但是,相似的海外并购背景并没有产生相同的结果: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多以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多是“有钱无处花”,无果而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此

2、我们从理论上探讨形成海外并购差异的原因。.L.编辑。    一、国家经济体制差异导致企业并购的不同政治待遇    政治风险是影响海外并购的重要因素。相似或相同的政治体制国家之间,企业并购受到的政治干预往往较少。即使并购涉及石油、采矿等自然资源,并购问题也很少激化政治风险。因此,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占世界多数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其企业集团的海外之途,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干扰较少。这是日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甚至是在美国成功进行大规模收购的政治保障。1989年,三菱地产公司以14亿美元顺利买下象征美国财富的洛克菲勒中心。同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成功收购象征美国文化的哥伦比亚电

3、影公司。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21宗超过500亿日元的海外并购案中,有18宗涉及美国企业。即使这样,日本企业的收购行为也被称为“经济珍珠港”,而不是“政治珍珠港”。这些并购虽然引起了美国各种不良反应,但并没有受到太多美国政府与国会的政治干扰。  日本可以在美国掀起并购狂潮,而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常的并购往往会受到政治上的限制。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市场经济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一些国家不把中国当作“伙伴”而是作为对手,因而中国企业的海外之旅常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预。这也导致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鲜有成功。2005年6月,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让美国政界一片哗然

4、,美国国会以“能源威胁”、“国家安全”等为由,要求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严格审查这笔收购案中中国政府扮演的角色。美国政界高层同样以“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为借口,对中海油收购制造障碍。最终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在政治的强力干预下终止。同样,政治介入迫使中国铝业公司收购力拓集团失败。2009年6月5日,中铝公司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年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虽然在力拓宣布退出交易后表示政府没插手,但几乎没有人否认政治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然,一些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错误认

5、识导致了对我国企业的偏见。因此,我国企业遇到的政治阻力远大于日本企业。    二、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决定了海外并购的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高度垄断、企业规模空前膨胀的特点,日本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已与欧美不分伯仲。1993年,美国《财富》杂志按销售额排列的500强企业中,日本有135家;前100强企业中,日本有23家。同时,大型垄断企业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和互派高级管理人员结成企业集团,其中主要是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一劝六大企业集团和日立、本田、新日铁等十个独立系企业集团。1990年,在世界十大银行中,日本有九家,在世界20家最大的非银行金融

6、机构中,日本有18家。银行对企业的系列贷款机制使得大批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企业,促使企业加速海外并购甚至是盲目海外扩张。  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企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备了跨国企业运营的能力,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本土管理经验,都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08年《财富》公布的按销售额排列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有35家,美国有153家,日本有64家。然而,当前我国大型企业的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以及资金运作能力相对较差。因而,我们企业还不能与当时的日本企业相提并论,不具备日本企业当年的“无知”和“疯狂”。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影响了海外并购行为    法人治理结构是企

7、业法人制度的组织框架和组织结构,是不同层次权力与功能的配置方式。二战后,日本企业产权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法人相互持股。法人相互持股稳定了企业的大股东数量,降低了企业被兼并或被吞并的概率,增强了日本企业的海外竞争力;法人相互持股限制了股票的流动性,保持了企业的高股价,增加了持股双方的资本金,提高了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增强了海外并购的能力和动机;法人相互持股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制约与控制关系。法人间的相互制衡弱化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凸现了公司法人的控制、增大的企业利润留存和增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