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00192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论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摘要】和谐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谐强调协调、均衡和有序。以和谐理念来审视高校教学管理,就是要使高校达到教学管理思想和谐、教学内容和谐、教学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教学评价和谐,从而实现高校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关键词】和谐;高校;教学管理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研究。从学校管理角度理解,把构建和谐管理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温暖亲和,意义深远。[1]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系统内各个要素的特点各不
2、相同,关系纵横交错,这就需要协调,强化合作,也更需要基于和谐理念来加以审视和把握。 一、和谐理念视野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涵义 和谐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这里的“和”,意为“适合”,但也可以作“和谐”理解。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论断中的“人和”之“和”,与孔子“和”的含义完全一致。和谐强调协调、均衡和有序。以和谐理念来审视高校教学管理,实际上是对高校教学的各个组织结构要素进行合理分析,对教学管理中的各种矛盾进行系统思考,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协
3、调、统一的状态。换言之,就是要使高校教学管理思想和谐、教学内容和谐、教学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教学评价和谐等。 教学管理思想和谐,实际是指高校教学管理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即是人去管理,围绕人进行管理,为了人的管理。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教学管理中人的需要、人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2]这意味着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校要充分重
4、视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建设,建构新的大学管理理念,创建新的大学管理制度,将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人的本质属性,在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和学生个体,积极利用条件培养人,创造条件发展人,所有教学管理活动都要以一种合乎人性的方式进行。 教学内容和谐,是指高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科学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安排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协调好各自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知识、真理、价值统一和谐的有机
5、体系。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弊端,加上学校分科类设置、学科单一、文理分家,所以人文教育过弱。[3]为扭转上述不利局限,高校必须重视教学内容和谐,重视学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学科之间的协同性,学科之间的布局应该合理并协调发展,在人文学科中加强科学知识的培养,在科学学科中注重人文知识的渗透。 教学秩序和谐,是指高校教学管理秩序井然有序,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强化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高校校部与院系之间、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学管理者
6、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与准则,教学管理制度化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实施教学管理制度化的前提。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教学管理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后,高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地执行。教学管理现代化以计算机管理为主要技术手段,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其突出特征在于实现现代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组织、手段、人员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管理各个要素的和谐统一。 人际关系和谐主要是指高校人际关系的优化。高校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包括诸多方面,如教师之间的关
7、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最直接、最经常和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这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有些高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程设置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实现教学活动的“双赢”。 教学评价是领导者对来自师生或教师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它在教学管理中起着
8、重要作用。教学评价和谐就是要协调教学评价中的各个要素,在评价内容上变过去单一的注重考试分数评价为强调全面科学的评价,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对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评价主体上实现人人参与,全员评价,把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参评、社会肋评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