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

ID:25740972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2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_第1页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_第2页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_第3页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_第4页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黄蕊(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100101)摘要:当今社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桎梏已被打破,高等院校普遍实施“男女同校”制度,而女子大学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大众化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女子大学要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鲜明的特色。博雅教育理念与“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园文化和谐统一,是女子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练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博雅教育;女子大学;核心竞争力;特色优势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1671—1580(2014)11—0010—03毋庸置疑,

2、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近代女子高等院校的使命在于为女性争取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其在培养女性人才、提升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子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桎梏已被打破,“男女同校”的教育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实施,女子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1]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现代女子大学应如何体现其价值?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练特色?本文拟从博雅教育的角度探讨女子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进行特色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一、当代女子大学的价值、使命与发展

3、方向纵观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专门以女性作为培养对象的女子大学所占比重非常小,但依然有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翘楚,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女性人才。那么,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女子大学与一般“男女同校”的大学相比是否有其独特性呢?事实上,即使“男女同校”制度已非常普遍,当代女子大学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为相比较而言,在品德、人格教育方面,女子大学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宽容态度和健康心态;其次,独特的性别环境使女大学生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预期和评价,能够增强

4、女性的自信心,正视自己的价值,保持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克服自卑依赖的心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表现和施展才能;此外,女子大学的教学培养方式独特,在教学和管理上更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重视性别视角和女生受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性,有利于女性的成长和成才。[2]在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和大众化的时代,女子大学应被赋予新的使命,即营造男女同校时女性所不能享受到的良好学习环境,开启女性潜力,增强性别意识,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女性走向成功,将其才智更好地奉献给社会。因此,当代女子大学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述和传递以女性为中心的使命;二是对女性有着更高的期望,并相信她们能够取得成功;三

5、是为学生树立坚强和积极的女性典范;四是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女性的独特要求;五是为女性营造安全的氛围,使其成为学校的主流群体,从而激发其创造力。同时,女子大学要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鲜明的特色。[3]通过考察中国女子院校的历史可以发现,民国时期的一些女校办学卓越,成绩斐然。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所有学校均采用男女合校制,我国女子高校便停办或合并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女子高校才再度兴起并迅速发展。然而,女子高校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而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经受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由于我国女子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而且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办学层次居于中下,普遍属于教

6、学型的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层次的专科院校,在大学生源逐渐减少和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提高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女子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二、高等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博雅教育又叫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博雅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并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人才培养的基础。“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素质;“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味;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通,而不是偏,是对现代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矫正和超越。它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

7、质。它不仅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的整合。[4]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新时代,这一源于古希腊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许多大学形成各自特色、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5]从1828年的《耶鲁报告》、1929年芝加哥大学的“赫钦斯计划”、1945年哈佛大学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到1947年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