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

ID:25375967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上传者:U-991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_第1页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_第2页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_第3页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_第4页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摘要】目的位于脑干、松果体和丘脑区的颅内病变位置深在,又属于脑重要功能区,手术风险高,全切除难度大,且多为恶性,治疗较为棘手。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79例经MRI影像证实的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的伽玛刀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松果体区组(15例):局部控制率84.0%,改善13.5%,无效2.5%。脑干组(50例):局部控制率84.0%,恶化率6%,死亡率10%。丘脑区组(14例):局部控制率71.43%,改善14.28%,无效7.14%,加重7.14%。结论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是治疗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方法安全、微创、可极大的保留脑功能,对恶性病变可控制病灶、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干区;松果体区;丘脑区;肿瘤;伽玛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发展,手术高风险区(脑干区、松果体区、丘脑区)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以胶质瘤发病为首,其次为生殖细胞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AVM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恶性病变术后辅以普放、化疗等措施,以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由于显微外科术后病灶残留、并发症多、创伤大,又不能在短期内重复性治疗,因此影响了治疗效果。伽玛刀临床应用以来可以弥补显微外科手术的不足,减少常规放射治疗副反应。我中心应用OUR-XGD伽玛刀治疗79例病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9例,男56例,女23例。年龄最小8岁(生殖细胞瘤),最大70岁(脑膜瘤),平均30.33岁。病程1~23个月。分为丘脑区治疗组14例(男5例,女9例),脑干区治疗组50例(男39例,女11例),松果体区治疗组15例(男12例,女3例)。  1.2病变类型(依据CT、MRI、DSA确立)本组79例中,胶质瘤32例(40.51%),生殖细胞瘤21例(26.58%),脑膜瘤3例,转移瘤10例,脂肪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动静脉畸形8例。病变直径5~57mm,平均27.6mm。  1.3治疗方法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r-TPS软件。MRI 1.5T磁共振扫描定位,层距2~3mm,影像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规划。治疗剂量根据病灶大小、范围及周围结构制定照射剂量和照射野。手术高风险区(脑干区、松果体区、丘脑区)为重要功能区,因此中心剂量一般控制在36~24Gy,周边剂量控制在18~12Gy,覆盖靶区等剂量曲线为40%~50%,等中心照射点2~10个(平均4.8个)。  1.4治疗结果本组79例经6~32个月MRI影像复查,其中肿瘤局部控制率占72.15%,无变化占15.19%,加重占6.33%,死亡占6.33%,见表1。其中,松果体区组(15例):局部控制率84.0%,改善13.5%,无效2.5%。脑干组(50例):局部控制率84.0%,恶化率6%,死亡率10%。丘脑区组(14例):局部控制率71.43%,改善14.28%,无效7.14%,加重7.14%。  表1手术高风险区颅内病变伽玛刀治疗结果(略)  2讨论  随着医学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进展,手术高风险区(丘脑区、脑干区、松果体区)病变在颅内并不少见,而且大多数为胶质瘤[1,2],本组占40.51%。这些区病变多位于脑的深部,都是生命中枢所在地,内有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及传导束,结构功能十分复杂[3]。如果行手术治疗,危险性比较大,因手术中,易损伤正常脑组织、神经核、传导束和重要的引流静脉,所以以往并发症多,肿瘤残留和复发率高,曾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 4]。虽然近几年来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与锁孔手术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死亡率、致残率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仍然有5%~10%的死亡率[5]。因此,提高该区肿瘤的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目前开展的治疗种类包括该区的病变的活检、恶性、良性肿瘤的切除、间质内放疗、后装置放疗及血肿排空术等。对于手术残留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手术无法治疗的血管性病变,以往也有选择性的进行放射治疗,但由于放射治疗时间比较长,对病变周围正常的组织损害较大,且并发症高,影响了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OUR-XGD伽玛刀在治疗该区病变的手术,则具有一定的优势,优势在于手术微创,对脑重要功能区干扰小,又不受年龄、重要脏器疾病和体质限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从以往临床治疗结果中看出,对于>30.0mm的手术高风险区病变,特别是胶质瘤,应该首选手术治疗,其残余部分行γ-刀补充治疗为宜。因为,此类患者往往有明显的颅高压症状,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切除了病灶、解除了颅高压,又可以明确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但对于个别不能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首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后,方可实施γ-刀治疗。30.0mm以下的病灶,无颅高压症状者,笔者认为可优选γ -刀治疗。治疗中可根据肿瘤的大小、性质和范围制定治疗剂量、治疗时限,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而开颅手术肿瘤的切除大多仅限于次全或大部切除,完全切除者甚少,因此,术后常常在短期内复发。本组颅手术组中有2例术后3~3.5周再复诊时,肿瘤又明显增大,对于此类患者又不宜在短期内再次遭受手术的创伤。而γ-刀的治疗,由于是采用高分辨的MRI作定位,病灶的形态勾划直观,剂量准确,对于治疗以外的组织不造成损害,因此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分次或分割治疗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对于复发的病例可行再次治疗,仍然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保证生存质量。对于手术高风险区恶性病变者,特别是恶性胶质瘤患者,在进行γ-刀治疗后3~6个月左右需常规行MRI定期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相应治疗为妥。(责任编辑:)  临床治疗中,我们常见到有些患者在γ -刀治疗区肿瘤未见复发迹象,而在病灶治疗区以外有肿瘤生长,这是因胶质瘤系浸润性生长,往往在影像上很难确定病灶边界,因此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上述结果。我们以往对于非重要功能区恶性病灶采用病灶外2~3mm列为治疗区,以设想尽量包绕浸润区肿瘤,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或降低肿瘤复发的几率。但对于重要功能区病灶尚未实施此种治疗,是否能采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伽玛刀是否作为胶质瘤的一种治疗手段仍有争议。但临床资料显示,适应证的患者,在延长生存期及保存生活质量方面,伽玛刀治疗均高于单纯手术及单纯放疗[6]。  对于手术高风险区病变的照射剂量目前尚未见统一标准。从文献报道中显示,常规放射治疗剂量:胶质瘤中心剂量30~45Gy,脑AVM中心剂量为20~50Gy,脑膜瘤15~45Gy,脑转移瘤25~50Gy[2,7~10]。本组病例中心照射剂量为20~25Gy(平均23.5Gy),周边剂量为12~18Gy(平均16.5Gy),较文献照射剂量略低。这是因为该部位主要是各种感觉、运动、视觉等神经纤维通过的地方,照射剂量过大会造成局部脑损害而致相应脑功能障碍,照射剂量过小又不能有效的控制病变,因此该区恶性病变γ-刀治疗,应采取分次或分割治疗为宜。本组有9例胶质瘤就采用间隔分次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水肿是伽玛刀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但伽玛刀可显著减少瘤周组织受损,照射范围等剂量曲线与水肿发生率呈负相关,因此我们在治疗前、中、后通常应用脱水剂、激素以预防和控制脑水肿发生及急性放射性反应。手术高风险区病变多数位于中线部位,因此随着病灶的增大,往往出现继发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而影响伽玛刀治疗的顺利进行。为确保伽玛刀手术的顺利实施,对于此类患者,我们通常采用术前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下一步伽玛刀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高风险区病变的治疗中,γ -刀治疗优于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这是因为手术高风险区病变,手术治疗的最大限度仅能做到次全切除术,而γ-刀治疗可根据肿瘤的大小、影像显示的病灶侵袭的范围进行合理治疗规划。而放射治疗方法,治疗时限长、放射反应重、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放射性损害,治疗后出现放射性组织坏死、软化等并发症,而且不能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性治疗。因此,丘脑区病变的γ-刀治疗不失为一种可引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组病例确切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临床资料证实。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