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58226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初探论文摘要: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摘要: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设了《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农村学校在实施该课程时必须按照新课
2、标的要求,以农村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活动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农村孩子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切《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设了《品德与社会》这一新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
3、、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等教育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农村学校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时也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农村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反
4、映农村孩子的真切需要,从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出发,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何找到《品德与社会》课标、教材与农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农村学校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课题。一、农村学校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1.要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基本要求,以《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主轴,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设计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活动。2.必须以农村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根据农村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3
5、.要充分地挖掘农村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4.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固定的模式。5.设计活动的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避免空洞理论说教式的活动。二、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可作以下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包含“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六大部分。我们根据这些内容标准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结合农村孩子当时当地的生活实际才能有
6、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一)、“我在成长”教学活动设计。在设计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让农村小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农村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城市孩子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孩子都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没有城市一些孩子娇生惯养、自傲自大、叛逆的生活习气,但是他们心理脆弱,自卑现象严重,生活习惯和礼仪较差。在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一些发扬孩子们优点的活动。如“自理大比拼”、“我与伙伴同成长”、“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等,同时也要设计一些认识和纠正自己不足的一些活动。如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和城市孩子的长处与
7、不足,可以设计“我向城市伙伴学什么?”、“文明礼仪知多少”等活动;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自卑心理,可以设计“我行我不行”、“我和名人比童年”等活动。还应特别关注农村小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学习后进生、残疾儿童等弱势学生群体,根据这些特殊的个案来设计教学活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二)、“我与家庭”教学活动设计。多数农村孩子的家庭都不富裕,他们没有优裕的学习生活条件,缺少关爱,有的还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我们在设计这部分课程内容活动时要针对这些现状,拟订切合本学校本班级学生实际的活动方案,如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孝敬父母长辈故
8、事接力”、“妈妈,请听我说——”等活动。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尊敬、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目前,留守儿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