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34007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音乐论文-通感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音乐论文-通感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策略通感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策略通感是指在主体在欣赏对象的过程中各种感觉形成的彼此交融、渗透。在小学音乐欣赏中,通感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引领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愫与内涵,如同一串神秘的密码,开启了学生的音乐赏析之门。一、听觉向视觉转化,在聆听中辨析类型凸显作品中的色彩元素。音乐作品也有自己的色彩,这种色彩由乐器的质地、人的声音以及自然界中声响要素组成。很多著名乐曲中都有充分运用音色展现作品的地方。例如在音乐作品中高音一般都是淡浅的色调,随着调子的升高,色彩也逐渐向白色逼近;相对应的,音调越低色彩也越呈现深色。当欣赏者懂得了音乐作品
2、中的这些色彩元素时,就能在欣赏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色彩元素,强化对作品的赏析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音乐赏析时可以借助听觉和视觉之间的通感作用,给予学生更加鲜活的赏析效度。展现作品中的画质框架。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还表现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快慢、音调高低、音质长短与绘画中的线条的粗细、长短等息息相关。而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多重节奏变化,更像是绘画作品中的立体情境,赏析起来如同给人以由近及远的感觉。鉴于此,教师应该在紧密联系学生通感状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无限现象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看到目之能及的画面,产生不一样的美感画面。二、意蕴音质勾连,在体验中理解内涵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
3、中,作者通常会运用多种感觉的经验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和链接,敲定必要的音乐表现元素表现作品。反之,欣赏者也可以在听觉基础上,帮助学生促发多种感官经验,从而形成丰富立体的审美效果。在通感中激活学生的音乐联想。例如四年级中的《朝景》是一篇典型管弦乐曲,在欣赏之间教师引领学生进行音阶发生的练习,并要求学生在模拟练唱的基础上画出音阶的高低。而等练唱完毕之后,学生观察着乐曲的音阶变化图,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有的说自己仿佛来到了美丽的草坪,欣赏到了各色美妙的花朵;有的则联想到灿烂的朝阳慢慢地升起,尔后又成为夕阳逐渐落下。这种联想基于学生认知体验的个性化,是自我赏析的独特体验,
4、更是借助通感的心理作用才能有效形成。在通感中扣准学生的音乐特性。由于学生这一独特的欣赏主体其生活经历、思维习惯、认知特点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在运用通感中往往也呈现出大相径庭的特质。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特性出发进行引导:丰润性__当前欣赏对象与主体记忆中的印象存在的必然联系是通感形成的基础,审美记忆中的丰富程度、记忆本身的活跃都是联想通感的自然条件;迥异性__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音乐赏析才能迸发出其应有的艺术特质;幻觉性__音乐作品的赏析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更为熟知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幻觉性决定了教师要创设渠道和桥梁帮助学生形成认知补充,从而
5、提升赏析的作用。三、乐曲方式转化,在置换中感知情韵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形式之美的感知,鼓励学生在通感的审美过程中感知音乐意蕴,并引导学生通过言语表达呈现自身的审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变抽象为形象,凸显直观性。音乐作品以原生态的声音形式呈现,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其中的形象性感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听觉形象动力,将原本静态化的内容以动态化的内容呈现出来,强化音乐赏析的吸引力。还以《朝景》中的前奏曲为例,长笛、双簧管的彼此交融营造了温馨的田园风光。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主题旋律的次数,并借机想象自己意识中所看到的画面。学生在乐曲
6、的氛围感召下,会静心聆听。乐曲中丰富的变化元素、乐曲的高低起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从学生恬静安详的表情中可以知道他们已经在通感的作用下逐渐走向了作品的内核中。变无色为有色,凸显画面感。在一般情况下,音区较高以“明亮”形容音色,而对旋律较低则以“沉重”表示。在通感的作用下,音符与旋律是有色彩的,音调越高其色彩也越浅淡,越发细腻则音色也逐渐明亮,能给予欣赏者以亢奋之感。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中,虽然没有知识背景的介绍,学生在第一遍就能从乐曲悲伤委婉的曲调中感受到凄婉的人生经历,并能结合二胡特有的悠扬婉转、强弱分明的音质特色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刻体悟。同时,在通
7、感作用下,学生对色彩的感悟也显得尤为明显。就这样,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幽静氛围中,将原本蕴藏在乐曲内核中的抽象元素通过可明辨可感知的视觉事物及色彩元素,能更好更深刻地玩味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作为一种高超的艺术品,发现美、感知美是音乐欣赏永恒不变的主题。而通感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激活学生自身的各种感官,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感受乐曲之美,提升音乐作品的赏析效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