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3157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摘要】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心得,力图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创造思维质疑想象楷模 当素质教育在全国得以大力推广的时候,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成绩只能代表学习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再以分数给学生下结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这些,应该
2、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前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大门的钥匙,无数科学家成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个数星星的孩子绝不会发明地动仪;没有强烈的好奇心,任凭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问为什么,牛顿绝不可能发现万有引力的。4 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1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知
3、识探求的教学情境。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学生学习兴趣,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求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中发展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例如在教学《小狗包弟》这一课时,一学生质疑:“既然课文的题目是
4、写小狗包弟,为什么开头却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针对该生提的问题,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抓住课题《小狗包弟》这一中心,归纳得出结论: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大胆表达看法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大胆想象中发展创造思维4 人类的许多伟大发明都是和大胆想象和异想天开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去提问、讨论,争辩。例如教《小桔灯》一课,课本结尾言犹未尽,
5、可让学生继续推理想象,启发学生:小姑娘的妈妈病好了吗?小姑娘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吗?王春林到底怎么样了?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就活跃了,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有的说:小姑娘的妈妈病好了,理由是小姑娘对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所以妈妈病好了。”有的说:“小姑娘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为革命取得了胜利,人们都当家做了主人。……再例如,学生表演《短歌行》一诗中诗人对酒当歌的场面时,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想象不一样。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
6、仰天长叹的,有慷慨激昂的,有意气风发的……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地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四、教师要起到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模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如果他模仿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不自觉的学习创新。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哪怕不下一百次的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来的直接。
7、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 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创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回答几个答案,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我在教语文课的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就是教师榜样作用的效应。4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只要教师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那么我们的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才会无限光明。 参考文献 [1]田征:《素质教育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实践研究》200
8、8-4-1 [2]郑秉如:《学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009-7-1 [3]陈玉秋:《中学语文教育实践全新教程》2005-8-1 [4]陈旭:《中学心理素质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研究丛书》2004-12-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