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559385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模式初探法永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教育体育局255100摘要:为了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木人根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提出了分层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从而有力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牛.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发展。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导学法因材施教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确实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麻烦
2、,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将差异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导学:设置多元级的学习目标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认知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例如作品创作中不同学生在艺术表现、技术应用、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习行为
3、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45个以上)。二、教学过程的分层导学:组织有差异的教学活动新课程目标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分析教材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根
4、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总体教学过程最优化角度考虑,重新组合安排知识信息,把教材的文字系统转化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挥最人主体作用。具体可实施“六环节”课堂导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教师要转“教”为“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加强学法指导,构建信息技术“六环节”课堂导学模式(如下图)。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辅导,再结合学生的分层练习、分层反馈,努力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三、教学技能的分层导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导学通过构建
5、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学AI过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教师引导下的、交互式、自激励的学习为特征的信息技术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吋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4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课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例如:在做将一个文件从C盘复制到E盘题0吋,针对小组不冋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
6、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扪任小组的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组员合作的积极性。四、教学检测的分层导学:布置多样化的综合练习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教师对作业或练习应进行恰当分类,根据题0的难易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低档题为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操作;中档题为举一反三题;高档题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题B。对学生的要求:高层次学生做中高档题,中层
7、次学生必做中低档题,并且鼓励努力做高档题,而低层次学生是低档题必做,尽可能去做部分中档题。例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制作一份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的电子小报,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让他们上网査找收集资料。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设计一张电子小报。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仿着做。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差异成因
8、,应用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将奋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4需要,冇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