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

ID:2442769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_第1页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_第2页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中西方比较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作用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各种新的史论课题,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更应该了解和借鉴西方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把美术史研究的现代观念融入进来。  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学术分科;身份;造神模式  :J05:A:1005-5312(2012)15-0049-01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美术史研究的差异性,根本的是文化的差异导致。西方崇尚理性哲学,而中国思想以儒道释为主要代表。其中禅宗讲究:不利文字、得意忘言;儒家天人合一等思想,映照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追求。在宗

2、教观上,西方认为宗教是文化语言、精神方向,比种族更重要;中国的宗教非常世俗化,在近现代社会革命中建立无神论之后,事实上我们更加容易自己制造无数的神。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一种体现。  二、学术分科的传统  中国古代历来不分科的学术传统,导致了一种模糊状态,中国美术作品的图像库也呈混乱状态。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抄写是一种美德。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书画界中也尤为盛行。后人多对前人名家的临摹与复制,并仿造其风格进行创作,而且往往并不署名,这也导致原作与摹本流传中,真与假的界限更加模糊,加上后人理论著述的造神行为,使得对作品真实情况的研究变得更加困难。 

3、 中国古代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经常变换着自己的身份,或者说是集二者与一身。以董其昌为例,其提出的南北宗画论,对中国花坛影响深远。董其昌是著名的书画大家,收藏家,又位居官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这种状态延续至今,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家也经常变换着自己的身份,这或许反映了中国美术的传统。其中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双重身份的兼备。即美术史论家兼画家,或画家兼美术史论家,这一部分人较多,特别是国画界的居多。  一种是身份的转换。原来是画家或雕塑家,后来成为专业的美术史论家;或原来是美术史论家,后来成为专业的画家。  三、

4、中国美术史中的造神模式  种种的问题也导致了目前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困境。英雄主义情节和神话色彩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屡见不鲜,对艺术家的研究容易落入神仙模式。中国在艺术上讲究游戏,而不重术(美术),遵从乐趣即价值的观念。这种独特的思想导致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与西方相比,在观念和方法上有很大不同。  传统美术史方法论上英雄美术史观,其主要特征是用神话传说解释美术的起源和以线性发展的历史观描述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造神模式:  二王(找代表)>皇家装点(政府操作)>正统地位>文人神化>书圣。在这种操作模式中造假不可避免,并贯穿在艺术品

5、的收藏和理论的建设中。  四、西方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进步性  西方近现代的史论学术的发展,受其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考古学等等突飞猛进的发展所带动影响,自身的学科建设已经远远的走在中国之前。西方的美术史研究具有:讲究理性、学科的界限和跨学科、与经济分开等特点。注重材料学,并与考古学相结合,注重实证,细致入微的考察艺术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实证、材料、环境研究等,更真实的探寻艺术家生存环境条件,从琐碎的细节入手,并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考察,关照艺术家各个方面的情况,来进行研究。树立更加科学的方法,自然的打破造神的美术史书写模式,更希

6、望去发现流派之外,并引领观念的东西。  例如,著名史论家白谦慎的著作《傅山的世界》中,并不是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  西方的中国美术史界有着许多杰出的人物,如:高居翰(JamesCahill)、雷德侯(LotharLedderose)、克鲁纳斯(CraigClunas)、方闻(Fong,Ho)、徐小虎(Stanley-Baker,Joan)、李慧闻(CeliaCarrin

7、gtonRiely)、YukioLippit等。  美术史的研究书写,需要带有情感的去表达我们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的东西。这也是其真正的智慧所在。  五、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各种新的史论课题,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更应该了解和借鉴西方的研究思想和方法,需要把美术史研究的现代观念融入进来。这样才能在与西方学术界的交往中建立自己的途径。使中国美术史研究,既带有西方实证色彩,又能深入的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或许这样才能逐渐树立中国自己的研究体系,把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带进新的纪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