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9342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护士熟练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与抢救理论知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患者,及时进行病情观察,准确、熟练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是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伴或不伴一些诱发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目前本症延误
2、诊断和缺乏合理治疗而造成死亡的情况仍较常见[1]。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DKA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56.5岁;血糖22.4-35.8mmol/L,血酮或尿酮阳性;发病诱因:停用、中断药物或胰岛素治疗28例,饮食不当3例,合并感染7例。 2急救与护理 2.1急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最关键的措施,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一进行静脉补液,另一通道予以胰岛素持续静滴降血糖。因DK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宜选择两条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补液的原则仍是“先盐后
3、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2]。静脉补液?一般先在最初2h内输入1000-2000ml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第2至第6h输入1000-2000ml,第一天补液量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6000~8000ml。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可开始输入5%葡萄糖加胰岛素治疗,防止低血糖发生。对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不宜过快。 2.2监护护理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电、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神志、意识的变化等监测护理,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血糖、尿量、尿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及一般生命体征,记出入量
4、;每2小时查尿糖和尿酮体一次,2~8小时查电解质一次,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3]。观察神志变化,对昏迷患者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部分患者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定向力丧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等谵妄状态,应认真观察、准确判断[4]。 2.3用药护理小剂量[0.1U/(kg·h)]速效胰岛素静滴,用输液泵控制胰岛素滴速,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血糖下降速度以3.9~6.1mmol/h为宜,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时改输5%葡萄糖+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直至酮体消失。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巡视,如?大多数DKA患者均是
5、因感染诱发,所以要准确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症状,定时翻身拍背,注意给予保暖等保护性措施,预防感冒等其他感染发生。 2.4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时,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患者经抢救苏醒后,易产生悲观失望及恐惧心理等不良情绪,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措施,使患者加强共同参与疾病治疗的意识,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昏迷患者应做好家属心理疏导,解释疾病的疗效、预后及以往处理该类疾病的经验,安慰患者家属,使其避免过分紧张担心。 2.5呼吸道的护理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持
6、续性低流量吸氧,还应注意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6留置导尿护理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日会阴擦洗,生理盐水加上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每日2次。 2.7口腔护理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细菌可在口腔内迅速繁殖,易产生口腔炎症、溃疡等,通过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8基础护理置患者于单人房间内,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并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等便于抢救。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该类患者易显著出汗导致皮肤潮湿,护士要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1次/2h,做好交接班记录。每日用温水泡脚,柔软毛巾擦干,按正确的方法修剪指甲,以避免发生糖尿病足
7、。 3结果 3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无死亡病例。 4讨论 自从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如果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护理人员要全面撑握该病的抢救原则与措施,做到与医生熟练、密切的配合,从而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抢救。另外,及时的生命体征监测、精心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