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20355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要抓准“焦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比较阅读要抓准“焦点”摘 要: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性,领悟文章的多样性,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论是从同一文本入手异中求同抓共性,还是从不同文本入手同中求异比个性,抓准“焦点”进行比较阅读,就等于将一把阅读文章的钥匙交给了学生。关键词:比较 阅读 焦点 异同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同一题材、不同文体的文章编排在同一单元。通览教材后发现,每篇课文的训练侧重点不同,但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面。这种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编排体系为比较阅读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文章之间可对比的方面很多
2、,学生面对诸多的信息不知从何比起,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多方质疑,而后筛选,抓准比较阅读的“焦点”,教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学会学习,在比较中悟破天机。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抓准对比阅读“焦点”的方法如下。一、抓准同一文章的“焦点”1、文本与学生个人生活体验的比较例如教学林海音的《窃读记》,我从学生们时而蹙眉,时而窃喜,时而紧张,时而开怀的表情中,受到启发,突发灵感,临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其中一项,是让学生找到文章“窃读”的描写,与自己窃读经历比较,然后叙述当时情形。结果学生绘声绘
3、色地叙述,比我讲得还形象,甚至恰如其分地用到了文中的妙词佳句:“如饥似渴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学生们在文本与个人经历的比较中,不但乐读、想说,而且写作的兴趣也激发了。2、参与学习活动成员间的比较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自主学习,探究质疑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针对“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的问题,我要求学生找到说服组员的理由,整理好自己的证据,充分发表意见。并且组长记录合作
4、组员的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全组成员合计讨论、比较、筛选,再整理,组长代表全组在全班进行论证。课代表将各组反馈意见再比较、分析、归纳,做总结发言。逐层议论,反复比较,资源共享,把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比较,取长补短,达到了两种思想交流大于二的目的。3、文本初稿与定稿的比较例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原稿与发表稿共有四处改动。一是将“已是悬岩万丈冰”改为“已是悬崖百丈冰”,表达出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含义。二是将“独有花枝俏”改为“犹有花枝俏”,展示悬崖坚冰百丈,梅花坚贞不屈英姿勃勃,梅花之外还有其他鲜花在严寒中坚持
5、斗争,把思考空间留给了读者。三是将“梅亦不争春”改为“俏也不争春”,运用顶针修辞方法,不仅读来上口,且形象刻画了梅花在酷寒中的俏丽英姿。四是将“她在旁边笑”改为“她在丛中笑”,把孤芳自赏变为胜利后与百花一起欢笑的崇高形象。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推敲词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二、抓准不同文章的“焦点”1、不同文体的比较例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与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精读分析后发现,两文同是赞颂鲁迅为多数人谋利益的奉献、牺牲精神,因文体不同,各具特色。诗歌《有的人》以概括的形象抒情,尤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
6、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不讲“道理”,偏要说去世的人“还活着”,感情强烈,这就是动人的原因。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以记述具体想象来抒情,特别是正面、侧面描写得较为典型的片段,给人很强的五官可感性,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让学生感受到伟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与常人一样的存在,真实可感。2、不同结构的比较例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与秦关根的《爱因斯坦与原子弹》,都以事实展示科学家的伟岸人格,结构安排却不同。《邓稼先》第五节是记述部分的升华,“我不能走”表现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部下同生死共患难的高风亮节
7、,这是精神境界的最亮点。这样记述,不是时间顺序,是表现内容的需要。《爱因斯坦与原子弹》全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得知广岛、长崎事件后的痛苦神情和心理反应是画龙点睛之笔,安排在最后,予以突出。正因如此,将痛苦展开得绵细,令读者掩卷沉思,收到余音不绝之效。3、不同选材的比较例如朱自清的《春》与林斤澜的《春风》,都是赞春的美文。我的学生生在北国,又处在被誉为“风都”的瓜州,对春风的特点已感同身受,而南国的春天只能在书本中过足眼瘾,放飞心灵,丰富想象了。比较阅读会发现,《春》写的是春草、春花、春雨、春山、春
8、水、春日,乃至农事、风筝等传统的春象,渲染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是春之典象的江南春美的赞歌。《春风》则别开生面,只写春风来临时大地惊醒的种种开春气象,感受到北国之春很有独特之处,是“好不痛快人也”的豪迈、雄健、粗犷之美。让学生走出了经典的围城,脱离了典范的定势思维。不论是异中求同抓共性,还是同中求异比个性,只要抓准了比较阅读的“焦点”,就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现象,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见解,就是一种探究,一种创造。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优劣因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