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07281
大小:6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智能配电网建设技术要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能配电网建设技术要点分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高邮市供电公司225600)摘要:我国电力配电网的发展及研究时间较短,其发展明显落后于丙方发达国家;配电网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岡家和社会以及人们H常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配电网落后的问题也逐渐影响了国内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科技信息技术与配电网控制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智能化配电IM建设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紧张的局势。结合并有效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和地IX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特点对智能配电网建设关键性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技术;要点配
2、电网作为电力网中电能分配的环节,通常从变电站接收电能,并将其供给各类电力用户,是大电网与用户之间电力流动的关键纽带。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性环境和能源问题所带来的挑战,配电网对大规模分布式发电(DistributionGeneration,DG)的消纳能力以及配电M自身坚强的系统设计成为了配电网发展的基木方向。具体而言,传统配电网变革的驱动力主要有3个方面:①消纳更多DG的需求;②更高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需求;③提高电网资产利用率的需求。1智能配电网建设特点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点为:•有较高的坚韧性:在配电网进行日常运行的过程中,当发生对其形成较大的局部
3、故障时,智能配电网依然能够进行持续供电,即使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仍然保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的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电效率。其A有较为完善的自愈性:智能配电网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加以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设备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性的消除,在发生紧急配电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对配电系统进行自我修复,防止更大规模的停电对国民造成重大的影响。智能配电网具奋较强的互动性:可以将配电终端和电力市场进行紧密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电力交易的顺利进行,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力。智能配电网具奋良好的优化性:为了奋效提高对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配电网的资产优化,加强对设
4、备运行及日常维修的管理。智能配电网具有超强的集成性。其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集成,在最人程度上保证配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覆盖,从而进•一步对国内电网企业管理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网企业管理能力。2锊能配电网建设技术2.1配电自动化技术第一阶段主要是以自动化开关设备间的配合为基础的阶段,主要设备包括分段器、重合器等等。不需要另行建设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主要用来在出现故障吋借助自动化开关设备间的配合完成对故障的分隔和健全区域的供电恢复。第二阶段主要是以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馈线终端单元为基础的自动化配电系统,其在配电网正常运转的过程中也能对整个配电网的实吋运行状
5、况进行监控,还能够对运行方式的转变进行遥控。一旦发生故障,该系统能够迅速发现,还能通过遥控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并恢复健全区域的正常供电。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动化的控制功能,其故障的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形成了含有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网SCADA系统、调度员仿真调度系统、工作票管理系统、故障呼叫服务系统等诸多内容在内的自动化、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在近几年,变电站自动化管理技术、馈线自动恢复供电技术、远程抄表技术、网损优化技术、用电与配电信息管理技术等纷纷投入使用,在配电自动化技术改造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2分布式发电技术相比较传统发电技术,分布式
6、发电技术优势为:一是发电过程不消耗化石燃料,环境友好;二是并网方式灵活;三是靠近用户负荷,降低配电网中的传输损耗。然而,发电出力具奋随机性、发电成本高、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着分布式发电技术大规模的并网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分布式电源控制保护监控测量一体化技术日益成熟;国家政策的鼓励促使用户建设分布式电站奋了经济效益;分布式制造类行业标准的日趋完善提升了分布式发电产品的整体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0的上网电量”。电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作为未
7、来配电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出台了相关的设计准则规范,以适应电力生产低碳化的发展趋势。2.3配电网调度技术1)配电运行评估技术不同吋期的电力调度计划都可能对配网实际运行情况带来影响,因为智能调度需求的差异,电网信息化、互动化以及自动化标准也各不相同。所以实施智能调度,.其重心在于准确的对电网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一般需要结合电网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关键性指标,但其中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应当着重对配电网的实际运行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再配合运行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及运行的状态参数,形成属性、0标与层次之间的相互协同,通过量化,建立指标评估模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