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

ID:2394938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1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_第1页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_第2页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_第3页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思考语文教学中强化人文渗透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追求。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个性与规范的平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这一表述比一般人们习惯说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更为准确,因为语文教学同时还追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过分追求工具性,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甚至出于应试的考虑而把原本多少有几分鲜活的知识狭隘化、定型化、标本化。对很多

2、教师和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因子如果这样被工具理性所吞噬,那么,不但使得教与学因此变得毫无乐趣甚至成为一种令人生厌的双向折磨,而且也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残缺和人格上的不健全。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意味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不能屈服于升学压力之下的过度功利导向,而是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学生的整体成长出发,注重培养他们丰富的道德情感和纯正的审美趣味,注重培育他们广博的人文素质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智性,不要让他们在工具理性的驱迫下被塑造成“单向度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我认为,身为语文教师,

3、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渗透的最关键步骤是要能够借助于语文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李泽厚先生曾提出“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命题,其主旨就是用感性润泽生命,用美育健全人格。对于真的领悟和对于善的珍视,不是通过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来完成,而是通过强有力的情感触动来实现。比如在讲授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时,笔者并不刻意死守着一般所谓“表现小人物的善良”这一题旨,甚至也不囿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文眼”,而是引导学生从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人与人之间在特定际遇里的关系,让学生在一种朦胧的美感里、在受到感动和感染的柔软的心境中,

4、领略人性之真和人性之善。这就是“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的人文性。要在语文教学中凸显这样的人文性,就需要信奉过程比结论更本质、体验比说教更有力的理念。学生们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在不知不觉的情感浸润中开始慢慢成形。  二、保持个性与规范的平衡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对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时既要开辟一块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不能天马行空由着性子来。第二层是指尽管人文教育意味着赋予师生更多的自由和个性,但必须明白,一位人格健全的人,其精神世界应该能够在个性与共性、自由与规范之间保持平衡。  现在大家都比较强调教育的非语言因素

5、、超文本链接,比如经常在上语文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激发阅读兴趣,把大众流行文化符号导入课堂,突破文本的边界把学生视线引向社会性的公共话题等。但笔者觉得现在同样需要防止过度超越文本、过度突破规范的现象。文本毕竟是凝聚了最高含量的人文性之所在,规范本身也不应该是对人文渗透构成掣肘的外在束缚,而是恰如朱熹所说的“合当如此的”,是内蕴着时间所积淀、集体所贡献的智慧的。记得有位名校校长说过,中学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会教书”,所谓“会教书”就是要先吃透教材、吃透文本,能够把最基本的教学常规与自由的需求合而为一,如庄子所描述的庖丁

6、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学教师教书不能像大学教授讲课,可以兴之所至,天花乱坠,而是必须照顾到诸多基础性的内容。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在课堂发挥于丹、易中天等一些专家的论点,这当然未尝不可,但是切忌本末倒置。“六经注我”固然是潇洒的,但在学习阶段,“我注六经”的功夫也不可不下,否则就容易流于空疏、狂悖。总之,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既要有自由个性,又要有规范共性,须认识到在更高的层次上,规范本身并非是外在于人的个性的,规范与个性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再说第二层。笔者曾经对李白、陶渊明这种任侠、正直的人物钦慕不已,几

7、乎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偶像,也因此在课堂上讲到这些人物时会流露出明显带有崇敬和赞美的感情,甚至恨不能化身为他们,比如像李白那样仗剑走天涯,或者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但是经过反思以后,笔者认识到自己的偏颇,过于强烈的爱憎、过于分明的偏好,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如果想要让学生拥有一个丰富而均衡的精神空间,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个兼容性和平衡感都很强的胸怀。也就是说,教师也许不应该太“另类”。教师自身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十年前深信不疑的东西,十年后可能会令自己羞愧无地。可如果教师太讲“个性”,不忌“另类”,等到自己来修正观点的时候,早已经“谬

8、种流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张扬人文价值时既要尊重个性又不能肆意放任个性,既要有不拘泥于常规的创意又不能离弃规范。这其中分寸感的把握相当重要,对教师来说,能够在人文教育中实践“中庸之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