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53764
大小:7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大海乡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海乡干热河谷造林技术模式摘要:针对会泽县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年造林都没有取得成效的实际,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大海乡的发展需求,通过实验总结提出了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营林措施的相关技术建议: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恢复干热河谷的植被,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环境。关键词:干热河谷;月牙形鱼鳞坑;技术模式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24-021引言干热河谷地区是一个特殊自然区域,自然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在如此脆弱的生态系统中
2、,要想恢复植被是极其困难。对此,我们在大海乡泥德坪村进行了实验种植,在造林区选择不同立地类型开展树种适应性实验及针对不同土壤条件开展不同整地规格成效对比实验,总结出干热河谷地区实行月牙形鱼鳞坑整地、苗木换袋培养、造管并重等措施。通过实验向生产转变,在3800亩的推广种植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林木生长迅速、郁闭快,效益显著,为广泛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工作提供经验借鉴。2自然地理概况大海乡位于会泽县西南部,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素有滇东北“小西藏”之称、享有云南的“新西兰”之美誉。境内最高海拔4017.3m,最低海拔780mo林业用地为243127.5亩,森林
3、覆盖率为36.6%,生态状况极为恶化,到处荒山秃岭,滑坡、崩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畜活动频繁,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基本丧失。3干热河谷地区过去造林分析干热河谷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多是土壤贫瘠、土层薄、石破含量高、保水难,过去人工造林采用常规的造林技术,表现的是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甚至出现多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1)从树种选择上看:过去树种选择单一,随意性强,没有科学系统的实验分析。常以桉树为主,碱化土壤,致使当地生态恶性循环。(1)从管理上看:管理方法不当,人畜活动频繁,配套设施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宣传发动不够。(2)从整地看:塘小不规整,不利于苗木根系生长也
4、没充分利用地表径流,没有按照整地要求进行。(3)从投入资金看:资金投入少,整地种植都是发动群众,标准无法控制,难管理,不能有效实施。4实验区树种的选择和种苗处理4.1树种选择根据造林地块的不同土壤、气候条件,选用本地优良造林树种,做到适地、适树。(1)通过对蓝桉、苦刺、三叶豆、膏桐、相思、合欢和苦楝等树种地径生长观察比较,土壤一般为:合欢>苦楝>膏桐>相思>苦刺>蓝桉>三叶豆;在土壤深厚疏松地段苦楝>合欢>蓝桉>相思>膏桐>苦刺>三叶豆,在土壤瘠薄地段膏桐>三叶豆>合欢>苦楝>
5、相思>苦刺>蓝桉;通过对苦楝、合欢、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和蓝桉等树种1年高生长对比观察比较,土壤一般为:合欢>苦楝>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蓝桉;在土壤深厚疏松地段苦楝>合欢>蓝桉>相思>三叶豆>膏桐>苦刺>,在土壤瘠薄地段合欢>苦楝>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蓝桉。(1)通过实践及对对比,可以看出适宜干热河谷的树种是苦楝、合欢、三叶豆、膏桐、相思、苦刺,主要是合欢和苦楝,在土壤极少石砾含量大的地方用三叶豆和膏桐。4.2种苗处理(1)干热河谷
6、地区苗木需就地育容器苗,在造林中使用2年生容器苗,造林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郁闭早。(2)在上山前,要进行换袋处理,把小营养袋规格换成大袋,在换袋时要对种苗根进行防穿袋处理,对苗木要去嫩稍,在苗圃培养60d左右,去死株,用有新稍和长出新根的苗木上山,这样可以增加抗旱能力,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5实验区造林措施5.1抓住最佳造林时间必须抓住雨季来临时的透雨时刻或连绵的阴雨天造林,苗木不会被烈日着伤,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5.2整地要求整地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开堆放,回塘时拣出石块、杂物,先回表土后回心土;对土壤质地较差的栽植穴进行换土,对土壤不足的穴就近客土。根据造林区坡陡、地质
7、破碎和土壤侵蚀严重的特点,整地方法采用月牙形鱼鳞坑整地法,整地规格为口宽X纵宽X深:100cmX80cmX80cm。即:从陡坡坡顶开始,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穴,坑面低于原坡面,稍向内倾斜,每排沟沿等高线控制,上下两个坑交叉互相搭接,成“鱼鳞”字形排列;月牙坑半径50cm,坑深80cm,挖坑取出的土培在外沿线筑成半圆埂,以增加蓄水量,土埂高20cm左右;埂中间高两边低,使水从两边流入下一个鱼鳞坑,以提高坡面雨水的利用率。5.3选用专业队造林专业队有造林经验、有技术,能保质保量完成。因此干热河谷区造林对岩石裸露严重、土壤贫瘠的地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