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

ID:23302898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_第1页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_第2页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_第3页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_第4页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和路径依赖[摘要]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懂得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中国的特点来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特殊国度。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遇共融,既体现了文化之间逻辑的包容性,也呈现出历史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这就决定了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汲取党性修养的养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良好范例,也是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参照体系和路径依赖。[关键词]党性修养;马克思主义;中华优

2、秀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9-0036-03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12日在中纪委第六次会议上讲话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为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现实路径,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提升党性修养需要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备双重属性的政党,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是一个中国属性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

3、界观和方法论改造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要义之二就是必须懂得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不仅包含中国的今天,还包含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由此,谈论中国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即中国的今天、昨天以及前天相统一。这种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要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这种态度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指出的“党性的表现”。保持基于民族性基础上的实践和理论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党性修养的目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共产党人先进性时,首先承认无产阶级斗争是基于民族性并在各个不

4、同民族范围内进行的,又同时指出共产党人强调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人对民族性的完整理解和自觉认同。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相对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和一般群众,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并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了解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中国的特点来实践马克思主义。而中国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的实际所决定,体现在中

5、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特殊国度。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须要去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实现提升和超越。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遇共融的历史画卷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漫漫长河中诞生了众多星光璀燦的思想家。在孔子以前,就有六经存在。我们把以经学和子学为主导的文化称为中华传统文化。自秦帝国的建立到清王朝的覆灭,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封建社会里,中国历代统治者们基本上是根据社会统治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从经学和子学中博采有利于自身统治的治国方略。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撕开了传统中国的大门,中国随之陷入长达百年的民族

6、危亡之中,与此同时西方思潮大量涌入中国,经学和子学的正统地位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受到巨大冲击。彼时,中国人最大的困境是既无法依靠传统的经学和子学来应对从未遇见的外来危机,也无法借用列强的西方思想来驱赶列强本身。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被介绍进入中国的,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带领中国人民重新赢得了民族独立,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危亡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创立和演进,是个复杂和长期变迁融合的过程,并不简单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完全替代和否定,

7、而是文化之间通过相互吸收和相互选择进而实现超越和扬弃的过程。当一种新文化形成之后,它己然是一个带着历史印记和新鲜血液的完整复杂体,既有旧因素,也有新因素,也有新旧结合的因素。新文化中所保留的旧因素,就是经过社会和自然选择之后具有强大自主性、适应性和凝聚性的部分,在这部分里既有小部分难以剔除的糟粕,更有大部分植根骨髓的精华,我们把这种支撑民族脊梁并植根骨髓的精华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一种文化是新文化,不仅是因为新的因素所占质的比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