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7762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的影响【关键词】脑梗死;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葛根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fluenceofPuerarinonserumIL6andsICAM1ofcasesly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Bothgroupsedicalroutinetreatment,buttheobservationgroupIL6andsICAM1ent.Result
2、sThelevelsofserumIL6andsICAM1in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lgroupbeforetreatment(P<0.01),butsignificantlydroppedaftertreatment(P<0.05),stillhigherthannormalgroup(P<0.01).Theobservationgrouphadmoredecreasethancontrolgroup(P<0.001).Thereent(P&
3、lt;0.05),oredecreasethancontrolgroup(P<0.001).ConclusionPuerarincanprotect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thismayrelatetotheeffectsofrestrainingIL6anddecreaseserumsICAM1. 【Keyl待测。对照组予口服阿斯匹林、尼莫地平,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0.5g)静滴,1次/d
4、,连续14d。血清IL6浓度采用IL6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美迪科生物有限公司)成批测定;sICAM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2]。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表13组患者血清IL6、sICAM1水平和CSS评分比较(略) 3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
5、,血管内皮细胞上仅有少量ICAM1表达。脑缺血后,缺血区产生的具有强大致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脱落sICAM1明显增加,继而促进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进入缺血局部组织,从而加剧脑缺血损伤[3]。因此,抗粘附分子治疗有望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领域。IL6是一种分子量为26kD的蛋白质,由184个氨基酸组成,其作为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研究提示[4],抑制性细胞因子IL6和IL8可减轻ICAM1高表达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但具体机制尚不
6、清楚。 刘尊敬等[4]研究显示,ACI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增加,提示其体内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处于激活状态。同时观察到,脑梗死体积越大,血清IL6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该研究还发现,缺血3d内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呈正相关。因此,脑梗死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增加的程度可能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伤的程度,二者表达的增加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脑梗死体积大小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7、lt;0.001),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这与刘尊敬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另外,杨彬等[5]研究提示,TNFα、sICAM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葛根素能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清sICAM1、TNFα的水平。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显著,同时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且下降幅度也比对照组显著。提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而减轻ICAM1高表达引起的缺血性
8、脑损伤。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通过观察葛根素对ACI患者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提示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而降低sICAM1水平有关。【参考文献】 1LN519.Stroke,2004,35(5):1186119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