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54178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中美冲突趋向“非零和”(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美冲突趋向“非零和”(1)【内容提要】核武器、远程投射和精确制导技术的掌握使中美两国在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中互无绝对的胜算,经济全球化又使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交融互补,因此,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钳制之下,中美之间可能被激化的冲突已不可逆转地趋向“非零和”。【摘要题】世界当代史研究【关键词】全球化/核时代/中美冲突/非零和【正文】有人说中美之间存在着你争我夺式的“零和”冲突,更由于中美关系中的神经集结点——台湾问题呈累卵之势,故中美冲突已濒一触即发的危境。我认为虽然中美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但矛盾的性质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和
2、”冲突。要知道,自从核武器时代到来以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几次战争都是在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之间爆发的,在同时掌握核技术的大国之间从未发生战争——即使是在对峙半个世纪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也从未爆发真正的热战——是众神的意志还是历史的巧合使然?都不是。这是因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毁灭一切的后果如一只巨手死死扼住剑柄使核武之剑难以脱鞘而出。虽然美国已耗资百亿美元以营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但是如果中美冲突一旦激化,在已经掌握核技术、达10000公里的远程投射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的中国面前美国没有绝对的安全。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
3、世界上两个并行的市场壁垒的打破使世界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以远远超出此前四百年的速度奔向了经济全球化,中美经贸利益交融互补。因此,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钳制之下,中美之间可能被激化的冲突已不可逆转地趋向“非零和”(冲突双方得失之和不为零)——冲突一旦激化必然双输,冲突如果调适一定双赢。 一、全球化的强大动力促成了大国冲突的“非零和”趋向自以狩猎为生的时代始,人们之间的冲突便是一种零和(ZSG)冲突,即我之所得必为你之所失,这种状态近似于霍布斯所说的人类的“自然状态”。[1]在这种状态下,冲突所能遵循的法则就是你死我活的
4、丛林法则。有人断言,“由于冷战的结束和单极格局的出现,安全问题如冷战初期那样,已呈累卵之势”。[5]在新保守派的推动下,小布什上台后立即实施了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新帝国大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四点:1.为维护美国的绝对霸权和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绝对不容许或可能与美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的出现;2.重新评估美国所面临的威胁,将恐怖主义视为美国的头等之敌。1997年美国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指出,“2015年后,俄国和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新的全球性对手”。但在9·11事件之后,新保守派改变了看法;3.对“无赖国家”和恐怖
5、组织发动“先发制人”的凌厉攻势。布什政府扬言,如要成功地阻止这些“非对称性威胁”,必须破除陈规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4.奉行“主权有限论”随意裁定别国主权。新保守派认为,既然恐怖组织跨越国界,那么美国完全应该准备着在世界各个角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包庇甚或暗中支援恐怖分子的国家,在美国看来他们丧失了主权,而其他政府(当然主要包括美国在内),就获得了进行干涉的权利。布什政府想借助这项所谓的“新帝国大战略”构筑“新的罗马帝国”的梦想。但美国的“新帝国大战略”具有其自身无法弥合的内脆性。首先,美国热衷于营建与别国相较而言的军事
6、落差。布什一上任,在“9·11”前并无明显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就已主动提高国防预算——从2000年的27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3800亿美元(不包括伊拉克战争的费用)。这些投入的巨额成本是为了寻求绝对的霸权和绝对的安全。但他们是在用传统的安全思维思考来处理非传统的问题。虽然他们投入了巨额的国防经费,虽然他们相继宣布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但美国依然未真正地从这两场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可比价格计算,如今美国在中东的开销已经超出当年在越南的支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国家没有绝对的安全,绝对大的成本不一定就能得到绝
7、对可观的收益——美国决策层正在用一个粗劣的运算方式计算着一道极其复杂的多元多次方程。内容来自.nseac.其次,“9·11”之后美国重新评估美国所面临的威胁,将恐怖主义视为美国的头号之敌。而美国所以被恐怖主义所困扰,从深层次上看,是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立体交往而产生的一个多维度的恶疾。如果用以暴制暴的传统安全的模式来处理,如同用大爆炸病毒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犹如以油扑火已将自己置于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之中。最后,布什政府推行的与“勃列日涅夫主义”颇有渊源的“主权有限论”已招致对美国根本利
8、益更加不利的后果。所谓“勃列日涅夫主义”,包括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入侵捷克后抛出的一系列论调——“利益相关论”、“大国特殊责任论”和“有限主权论”等。在勃氏当政期间(1964—1982),苏联的对外战略以意识形态划线,“非此即彼”。其结果不仅造成对外关系紧张,自身意识形态也渐趋僵化,为以后的崩溃埋下了种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