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74674
大小:6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0
《金庸小说人物之杨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金庸小说人物之杨过论[内容摘要]杨过是《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他的一生坎坎坷坷,富有传奇色彩。他不是一个传统的侠士,他叛道离经,行为古怪,与众不同。他是性情中人,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敢于说常人不敢说的话。但是,他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之后,终究成为了人人夸赞的神雕大侠。少年时的他狡黠油调,壮年时的他至情至性,个性张扬,不可一世,直至到中年时的以国事为重,以天下为已任,豁达豪放,展示出了一个人成长历程的不平坦。他为爱痴为世俗狂,被金庸先生最后称之为“西狂”,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关键词]《神雕侠侣》;纯真;“西狂”杨过;性情中人《神雕侠侣》是金庸先生“神雕三部曲”里
2、的第二部,它是在《射雕英雄传》的基础上写成的。《神雕侠侣》之后,还有第三部《倚天屠龙记》,所以说在这三部曲里面,《神雕侠侣》是部过渡性很强的作品。《神雕侠侣》中的男主人公杨过与前一部中的郭靖和后一部中的张无忌不同,他不是根正苗红的侠士,更确切地说能够成为风陵夜话中人人夸赞的神雕大侠,在他自己来说也是始料不及的。《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资不高,容貌普通,憨厚老实;《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是英雄的后代,老实、厚道、随和、做事优柔寡断,跟郭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杨过则不同,他热情、善变、敏感、脆弱,离经叛道、玩世不恭、放荡不羁。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流浪者,一个孤儿,没有依靠,一切
3、只能靠自己。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生存下来。他桀骜不驯,精明刁钻,是一个浪子,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他只知道要为父亲报仇。为了报仇,他努力地活着,不惜用一些卑鄙的手段来保护自己。我们先来看看小说中对杨过刚出场时的描写:就在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左手提着一只公鸡,口中唱着俚曲,跳跳跃跃的过来,见窑洞前有人,叫道:“喂,你们到我家里来干么?”走到李莫愁和郭芙之前,侧头向两人瞧瞧,笑道:“啧啧,大美人儿好美貌,小美人儿也挺秀气,两位姑娘是来找我的吗?姓杨的可没这般美人儿朋友啊。”脸上贼忒嘻嘻,说话油腔滑调[1]。这个说话油腔滑调
4、的少年就是《神雕侠侣》中的男主人公杨过,这时的他就是一个浪子,一无所有,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也不怕;也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是由他自己的身世造成的。杨过从小父母双亡、流落江湖,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管教,在流浪中就变成了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的人。这就是刚出场时的杨过的少年形象,放浪不羁,无惧无畏。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当我们刚开始读到这儿的时候,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孩子在以后会成大器,还能够成为一代武林宗师。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像杨过这样的孩子他的社会阅历十分丰富,只要他自己能够回心转意,那前途的确也是不可限量的。再往下看,看一下金庸对杨过
5、少年时期就爱耍小聪明,狡黠的一面的描写:怪人转过身来,说道:“好,你发个重誓来。”少年此时左臂麻木已延至肩头,心中越来越是害怕,只得发誓道:“公公若是救了我性命,去了我身上恶毒,我一定听你的话。要是不听,让恶毒重行回到我身上。”心想:“以后我永远不再碰到银针,恶毒如何回到身上?但不知我罚这样一个誓,这怪人肯不肯算数?”[2]在这一段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杨过与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他有心机,他通过自己在社会上的体验,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没有人教他去防范别人,出于自己的生存本能,也出于避免别人的欺负,他总是把自己装成傻瓜一样。杨过父母死的早,他体会到的别人对他的爱很少,
6、一生当中他自认为只是从孙婆婆、欧阳锋和姑姑那里得到了温情。当欧阳锋让他当自己的义子后,他的一举一动,更是把这种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了。且看下面的描述:杨过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也在他十一岁那年染病身亡。穆念慈临死之时,说他父亲死在嘉兴铁枪庙里,要他将她遗体火化了,去葬在嘉兴铁枪庙外。杨过遵奉母亲遗命办理,从此流落嘉兴,住在这破窑之中,偷鸡摸狗的混日子。穆念慈虽曾传过他一些武功的入门功夫,但她自己本就苦不甚高,去世时杨过又尚幼小,实是没能教得了多少。这几年来,杨过到处遭人白眼,受人欺辱,那怪人与他素不相识,居然对他这等好法,眼见他对自己真情流露,心中极是感动
7、,纵身一跃,抱住了他脖子,叫道:“爸爸,爸爸!”他从两三岁起就盼望有个爱怜他、保护他的父亲。有时睡梦之中,突然有了个慈爱的英雄父亲,但一觉醒来,这父亲却又不知去向,常常因此而大哭一场。此刻多年心愿忽而得偿,于这两声“爸爸”之中,满腔孺慕之意尽情发泄了出来,再也不想在心中讨还便宜了。[3]杨过固然大为激动,那怪人心中却只有比他更是欢喜。两人初遇之时,杨过被逼认他为父,心中实是一百个不愿意,此时两人心灵交通,当真是亲若父子,但觉对方若有危难,自己就是为他死了也所甘愿。那怪人大叫大笑,说道:“好孩子,好孩子,乖儿子,再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