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

ID:22339403

大小:3.07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10-28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_第1页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_第2页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_第3页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_第4页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大学城概念规划咨询技术文件(摘要)第一条规划研究原则  1.本次规划研究应紧密结合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状况(尤其是产业发展状况),探讨广州大学城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2.本次规划研究应面向新世纪,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当今世界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大学服务的良好社会功能。  3.大学城作为一个教育园区既要具有相对独立完整性,又要与城市总体发展相协调,体现大学园区的开放性及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学城的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2、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同时要适应高校深化改革和高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适应分期开发的需要。  5.大学城总体布局要处理好资源共享、后勤社会化与各校区相对独立完整之间的关系。做到既有利于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又使大学城内的各个大学校区相对独立完整。  6.大学城要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基地的自然环境,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7.本次规划应深化大学城的文化内涵,在继承广州传统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力图有新的拓展、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广州文化建设的新标志。第二条规划研究条件  1.

3、广州大学城现状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北部为国际生物岛,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大学城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它们与大学城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并通过本次规划研究界定大学城的建设用地范围和规模。  2.广州大学城用地范围内包含新造、南村两镇建成区及数条自然村。本次规划应对村镇在大学城内的布局进行研究,提出它们或搬迁、或合并、或保留等措施,并应考虑与新造、南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大学城用地范围内已确定的道路为:东侧京珠高速公路(红线80M,线型已定),西侧规划快速路(走向定,

4、座标未定),南侧金山大道(红线60M,已建成)及金山大道延长线(红线60M,走向定,座标未定)。贯穿大学城南北地铁四号线(走向定,座标未定)。对其余道路本次规划可提出调整意见。第三条规划研究内容  一、大学城定位及空间布局研究本次规划研究不应局限于解决由于大学扩招所导致的高教事业发展与大学校区用地不足的矛盾,而应分析高等教育在广州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大学城在广州、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地区的定位及总体发展目标。此外,本次规划还应就大学城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关系,大学园区在城市中集中布局的优劣势

5、等进行研究。  广州大学城的总体布局应强调资源共享和后勤社会化,但鉴于广州大学城的规模较大,因此资源共享区应分层次、分等级进行合理配置。并应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等级共享区的功能、规模与服务对象、服务半径,既要强调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的新城区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校区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通过不同层次、等级、规模、功能的共享区的配置,建立起大学城的空间结构体系。二、大学城发展策略研究  本次规划研究应从城市发展对大学城的影响、要求和大学城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两方面出发,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广州大学城良性发展的策略、措施。

6、如政府如何引导大学、引导什么样的大学进入大学城,如何发挥大学之间的集聚优势,如何发挥大学城对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带动作用,大学城的教学科研模式和管理模式如何等。三、大学城功能布局规划研究  本次规划研究应结合广州市社会经济及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确定广州大学城的功能配置及各种相关功能(教学、科研、创业、社会服务、生活等)的用地比例。此外,应对大学校区间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如:什么样的校区应在共享单元内进行集聚,大学城内分校和广州市母校之间的关系(综合学科、专业分类、年级分类)如何,是否应在大学城内吸引或创办传统

7、的完整大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大学城的功能结构模式、功能布局方案并进行论证。四、大学城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本次规划应对大学城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衔接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大学城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的组织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步行与车行交通的组织、不同级别道路的走向宽度、地铁走向及设站、停车场的布局等。五、大学城开敞空间体系规划  本次规划应充分重视新造、南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大学城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大学城的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对大学城开敞空间体系的组成、层次、布局等进行规划。六、大学城指

8、标体系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大学园区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就无相应的指标体系可供参考。本次规划应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对如下指标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1.大学城内各类用地的构成比例  2.不同层次的共享单元及大学校区的用地及建设规模、建设功能  3.学生人均用地指标及不同功能用地的分配比例  4.不同层次的资源共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