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45885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止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的探讨摘要: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 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成了新闻。本文就如何制止此类情况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闻工有偿新闻虚假新闻 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报道必须真实,无数新闻工作 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 不无遗憾的是,新闻失实的情况经常发生,新闻传媒的信 誉和新闻工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 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 害在哪里
2、?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 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我们新闻工探讨的问题。 一、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的范畴 有偿新闻:凡在采访中直接或间接获得了采访对象的 好处(包括金钱、礼品、招工招干、入学旅游、娱乐、餐饮等) 并撰写出稿件或制作出节目公开发表或播出,不论其稿件 或节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均可视为有偿新闻行为。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 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 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 个人
3、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二、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关系 我认为有偿新闻中一部分是虚假报道,一部分是真实 报道,即新闻本身就极具有新闻价值,只是由于记者拿了 “红包”使之变成了有偿新闻,这种有偿新闻并非虚假报道。 另外,有偿新闻中都是虚假报道。虽然极少数新闻具有新 闻价值,但由于记者将“红包”拿在手中致使其“手下留情”, 玷污了新闻的真实性。 本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某些记者在采访中直接或间 接获得了采访对象好处而有意去美化新闻,片面的报道新 闻;对批评性新闻,因获取“红包”而不
4、进行报道。有偿 新闻往往是虚假新闻罪魁祸首: (一)有偿新闻是导致虚假报道的重要根源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有偿新闻很难做到客观真实 地报道新闻。虚假报道的动因就是片面追求金钱的恶果。 例如,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片面的追求发行量、追求收视率, 不惜刊登直接制造的“虚假新闻”。很多报刊每年都评出 当年的十大“虚假新闻”,这些假新闻真是耸人听闻。譬 如说“纸包子事件”是记者从头到尾一手炮制,且造成恶 劣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引起受众恐慌。新闻记者在追求金 钱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用自己最为宝贵的职业操守——— 社
5、会的公信力为代价谋取金钱。 如果新闻传媒向社会发布虚假信息,可能造成的后果 是无法估量的。在社会政治方面,会使新闻工作失信于广 大读者,读者有理由怀疑其他报道的真实性,甚至会进而 怀疑那些真正的舆论监督报道;在经济活动方面,则会扰 乱视听、败坏秩序。甚至,报道对象会据此认定传媒是可 以被收买的,一旦如此,少数人的甘心堕落会使正派的新 闻同行无故蒙辱。 (二)有偿新闻导致“有偿不闻” 有偿不闻就是有偿新闻的变种,最典型的例子——— 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当地负责人和煤矿主为隐瞒真相, 分别对采访事故的一些新
6、闻单位记者进行金钱贿赂。引起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违纪记者给予了严肃查处。 由此可见,有偿新闻的蔓延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有 偿不闻”。有偿不闻即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的过程中,由于接受或变相接受了被监督方的贿赂,就对 他们的问题不予报道。 三、新闻伦理与社会责任 从许多真实案例中发现:虽然收受“红包”的记者数 额并不高,但为什么会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并在全社会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就需要反思新闻伦理,回归媒介社会 本位角色。 简介:王维先,男,(1968年8月——),在中央级媒体驻省记者站
7、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具备 新闻采访资格。有独立新闻调查,采访,编稿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