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634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学生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印度哲人奥修对人的独特性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或许是一个三流的总统,你或许是一个一流的鞋匠,能够满足你的就是你享受你正在做的,你能够将你所有的能量都投放进去,你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这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你同意‘自然’在这出戏里面所让你扮演的角色是对的,即使用总统和国王来跟你交换,你都不要。这就是真正的富有,这就是真正的权力。”数学课堂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的一些发言非常富有个性,充分了反映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有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学生发言,其实包含着学生富有个性的、极
2、富创新思维的思想方法和深深的童趣,对老师本身僵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强大的冲击。 【教学案例】 (片段一)教学三年级下册内容《年、月、日》的“平年和闰年”的时候,老师提了这样一个平常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平年和闰年吗?”问题刚刚抛出去,就有一个小男生(唐佳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地要发言了,“我知道,平年就是平常的年份,我还猜想闰年可能就是跟平年相反的,就是不平常的年份。” 这个内容我教了好几年了,还从来没听到这样的回答,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又故意紧急地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他接着说道
3、:“通过预习,我知道2008年就是闰年,就是不平常的年份,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如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还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等等。”显然这样的回答不能说服所有的学生,又有一个女生举手发言说:“你说2008年是不平常的年份,是闰年我赞同。但是2009年我觉得也是不平常的年份啊,2009年我们祖国建国60周年,可是书本却告诉我们2009年不是闰年啊,请你告诉我们这是怎么一回事啊?”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爱动脑筋的学生都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觉得该是收X的时机了,“对啊,平年和闰年这是两个关于数学知
4、识的时间概念,它的判断不是看‘平常’和‘不平常’,虽然起的名称叫平年,但是主要是看每年二月份的天数,至于什么年份是平年,什么年份是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吧。”就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减少,效果出奇得好。尽管前面让学生争论了看似与本课知识无关的一些问题,好像浪费了教学时间,其实不然。我认为,当学生有话要说的时候,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标准答案有很大出入时,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堵还是疏,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
5、 (片段二)提前一天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学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15-7=8,所以16+19-17=18。”学生2:“我发现一个规律: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即有16+19-18=17,16+19-17=18,19+16-18=17,19+16-17=18。” 学生3:“应该有八种答案:因为16和19,17和18交换位置都可以。这样16、19在前
6、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共有八种答案。” 我对大家的踊跃发言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正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说他有更好的答案。“我把16、17、18、19看作1、2、3、4,这样,16就成了1,17就成了2,18就是3,19就是4。因为1+4-2=3,所以16+19-17=18。”同学们立刻茅塞顿开,交口称赞。我把握住时机激励这位同学道:“这个方法非常好,把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吗?”这个学生信心满满地说道:“以前妈妈住院的时候,我看病房门上标
7、的是301、302、303、304,我怕记混了,就按1、2、3、4这样记,结果很好记。”我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自我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中,看似平常的一节课,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问题,却道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道理。片段一中学生的回答似乎与所学数学知识不搭界,不着边际,但是这种想法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果我当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也许这么一个充分展示学生错误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此夭折了,本可以利用的学生错误资源也就错过了。同样片段二中,倘若我当时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随着自己的意愿讲授
8、,不让同学发言,势必就扼杀了一颗创新的童心,那样的损失将无可计量。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刽子手”,更感谢新课程带给我的全新理念。新课程让我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体会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几个数字、了解几个题型、会做几道题等等,更重要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反复琢磨这些已经发生的教学片段,在为学生有着如此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而感叹的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