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

ID:2208760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_第1页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_第2页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_第3页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_第4页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中庸”与古希腊“中道”之比较:孔子从济世安民的目标出发而创建以"仁"为宗旨、以"中庸"为方法的儒家学说,他的学说既具有理论上的高度,又切合社会现实、切合日常生活而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亚里士多德从他的"研究哲学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实用"的本旨出发,他的学说不考虑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而完全是作为纯思辨的理论而存在。因此二者在"中道"的理论上形成了很大差异。  关键词:中庸;中道    如果说"仁"是儒学的宗旨、内容或总目标,"礼"是为了实行"仁"的宗旨而必须遵循的具体条文,或者儒学的外在形式或实施"仁"的具体手段,那么"中庸"则

2、是贯穿于"仁"与"礼"两者之间的方法论。  一、儒家的"中庸"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远古圣帝尧、舜、禹相传的"允执其中",乃是适用于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法则,于是加以继承发展而创建了全面而系统的方法论中庸之道。  所谓"中",它是一种体现处理事物正确性的基本原则,是指人的主观认识和行为与事物的客观实际适相符合,从而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故含有合乎客观规律的"真理"之意。若从"庸"字的通常意义中引申出来的哲学意义而言,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作为常理或定理解。其二是作为运用解。它体现了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性。所谓"中庸",就是正确而普遍的真理

3、。  二、古希腊的"中道"观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中道"理论。  首先,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所谓"居间者"的观点。他说:"在每一种连续而可分的事物里面,都能够多取、少取或取一均等的量,并且这样做可以是就该事物本身而言,也可以是就其相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相等,就是过多和不足之间的居间者,我的意思是指与两端距离均等的、对于一切人都相同的东西;所谓相对于我们的居间者,我是指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的东西,--而这不只是一个,也不是对一切人都相同的。"①这里所谓"就该事物本身而言"的"居间者",就是机械地对事物进行对半折中;

4、所谓"相对于我们的居间者",就是"我"所需要的最适当的量。亚里士多德主张人应该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去选取"既不太多也不太少的东西",并认为"任何一种技艺的大师,都避免过多或不足,而寻求那对于我们而言的居间者"。  其次,根据"居间者"的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适中是美德,过度和不足是恶行"的观点。他说:"美德是一种适应,因为它是以居间者为目的的。"从这一理论出发,亚里士多德给美德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有适当的动机和以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就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这乃是美德所特具的。"②  其三,又从

5、"居间者"的理论出发,在政治上提出了"中等阶级统治的国家最好,所以很显然,拥有适度的财产是最好的;因为,在那种生活状况中,人们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则。"他主张:"一个城邦应该尽可能由平等和相同的人们组成,而这种人一般地就是中等阶级。"由此而做出结论:"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③  在亚里士多德的中道理论中,"居间者"可谓是他在哲学上的理论基础,"适中是美德"是他的伦理学说,而"中等阶级统治的国家"是他的政治学说。这样,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道理论体系,并极力加以推崇。然而奇怪的是,中道不但没有经由亚里士多德的提倡而发展起来

6、,相反的是亚里士多德之后竟成绝响,不仅理论上无人继承,实现中无人践履,更连以前所推崇的适中观念也到此为人们所抛弃殆尽。其原因一部分是客观环境的因素,但主要还应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理论本身的缺陷。  三、儒家的"中庸"思想与古希腊"中道"观的对比  孔子从济世安民的目标出发而创建以"仁"为宗旨、以"中庸"为方法的儒家学说,这就决定了他的学说既要具有理论上的高度,又必须切合社会现实;而亚里士多德从他的"研究哲学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实用"④的本旨出发,这就决定了他的学说不必考虑其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而完全可以作为纯思辨的理论而存在。由于二者

7、主旨不同,故在"中道"的理论上也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首先,亚里士多德所谓"居间者"的理论,是指以"我"的需要为标准取其适当的量,却没有"我"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去适应客观事物的内容,因而在现实中就无法应付事物的变化。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既包括有"我"如何选取适当的客观事物的内容,也包括有"我"如何适应客观事物的内容,所以面对任何事物都可以应付裕如。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实行"善"亦即"美德"有所谓"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有适当的动机和以适当的方式"五个"适当"的严格规定。而在孔子那里,若要实行"美德",除了"适当的动机"及其

8、后果可以预先用一个"仁"字概括而外,对其他数项一般是不作预先规定的,而是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对任何人;即使是方式,也并非预设一个固定的"适当的方式",而是在不违背基本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