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ID:22068973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7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_第1页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_第2页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_第3页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_第4页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以上海市郊区为例: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非农化),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城市化),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市化非农化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市民化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其不仅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要求,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经济

2、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几年来,“三农”问题与城市化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焦点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就是农民的最终出路与角色转型问题。早在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当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又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把农民从对土地的单一性依赖中解脱出来,实现农民市民化。上海作为中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世界级大都市,进入21世纪以后,在城市化发展上开始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率先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战略,为今后上

3、海“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郊区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上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决定性的意义就在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又是农民的最终出路问题。然而,就在上海郊区许多地方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市民化问题,使农民真正成为享受现代文明的新型市民,却是困扰上海城市化持续发展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具体发展道路的差异,有关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在中西方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典型的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常常是通过剥夺农村居民的土地

4、、将农村人口驱逐到城市,使之成为城市工厂中的工人而实现的,因为正是这一过程而保证了大工业扩张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和再生产。而在中国,不仅没有出现西方工业化初期那样将农村居民置于生存的临界极限,相反,农民到城市就业大都是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曾经形成一股直到现在都没有衰退的“民工潮”,但农民的进城和农村城市化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农民市民化的社会后果。因此,在有关农民市民化的研究中,尽管国外有着大量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不同,大多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而在国内,虽然迄今为止,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口学中有关“三农”问题

5、和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当多了,但在农民市民化问题上,可以说直到20世纪末仍然是一个难以启动的话题。因此,在目前的中国学术界,谈论“城市化”与谈论“市民化”的话题是严重不成比例的。笔者通过电脑检索了进10年来国内所有有关“市民化”研究的资料,发现除了少数一些新闻报道式的文献和简短的研究论文以外,相关研究微乎其微,而有关“城市化”的研究却多如牛毛。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讲,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对象至少应该包括城市农民工(尤其是那些长期滞留在城市中,并具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农村流动人口)和大城市郊区的农民(尤其是那些土地被征用并实现职业转变的农民)。为突出重点,我们的研究对象只针对于

6、城市郊区这类农民的市民化上,并主要是在上海郊区来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活动的。我们知道,在上海郊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民融入到了城市。从物质层面来看,2001年上海非农业人口(人口城市化)比例已经超过了75%,达到甚至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见图一)。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员(非农化)比例达到了89.9%,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见图二)。许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以后,在身份和职业上转变为了“市民”。但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来看,户籍的改变并没有自动带来农民“角色”内涵的完整转型,土地被征用了也并没有因此而让农民真正过上城市文明的生活。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由于本文只是一

7、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许多探讨仍然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主要目的在于厘清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一些纲要性的对策建议。  二、农民市民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农民市民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从理论上讲,在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中,非农化、城市化和市民化应该是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才是较为理想的过程,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它们却表现为一种特有的时序模式(即先有非农化,再有城市化,最后才是市民化),而且彼此之间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