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

ID:21760120

大小:1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_第1页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_第2页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_第3页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_第4页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广西陆川县第二小学(537700) 赖小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充分、健康、自由的发展。同时,要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在课后延伸中培养思维能力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挖掘创造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广西陆川县第二小学(537700) 赖小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强调:“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充分、健康、自由的发展。同时,要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在课后延伸中培养思维能力“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上,教师教完课文后,适当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的进行讨论探究。这样,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

3、力。在语文课堂上,根据小学生喜欢刨根问底、思维敏捷的特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争论、辩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让他们互相补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自相矛盾》时,我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让他的矛和盾都卖出去吗?”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并结合课文中的卖矛又卖盾的人的说法和做法,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课后延伸长期训练,学生对问题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要作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

4、励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敢于创新。这些课后的练习,标新立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在课堂质疑中培养思维能力苏霍姆林基说:“一个人由于看了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旁观者,而是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由此便产生活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技能、知识,表现自己的智慧,施展的才能。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这样他们的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热

5、情地鼓励学生,启发诱导学生,让他们多提问题、多质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维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是要发现问题来激活的。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根本,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表现。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认真研读课文,探索新知。例如,在分析《我的于勒叔叔》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一般课文标题所提到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鲁宾孙》、《詹天佑》、

6、《文天祥》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呢?”教师让学生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学习,展开讨论,对比分析。教师随机引导,适当点拨——判定作品中的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看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找出答案。《鲁宾孙》、《詹天佑》、《文天祥》三篇课文都是表现题目所写人物的精神品质,而“我的叔叔于勒”则像一面反光镜一样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亲人的现象。以此为标题,可谓匠心独运、耐人寻

7、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在比较分析中培养思维能力只有进行对比,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比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这样就能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

8、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如,学完《将相和》课文后,我设置这样问题:“本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1)三个故事可以任意颠倒,因为三个故事是并列关系;(2)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可以颠倒,第三个则不能,因为第三个故事是结果;(3)都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故事有因果关系。”问题提出,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路,把相同答案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各组选出代表,陈述自己观点、依据;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