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601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无缝对接【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当代中学生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大多与心理问题有关。但我们以前习惯于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行为两方面去归因,强调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政治方面的教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站在心理学的高度,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充分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推动其自我调控、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关键词】初
2、中;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学;对接 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师生关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同伴或同学关系问题;对异性交往问题。这四个问题只要某一环节的人际关系紧张,就会产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生与老师、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以求得相互理解。当然要使自己这些人际关系方面指导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前提是政治教师本人应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可信赖的形象。这种形象来自教师的真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赏和鼓励。 指导学生的同伴交往
3、和异性交往。首先要注意克服自身的某些缺点,如待人接物上的态度冷漠,过分怯懦、内向甚至自卑,或过于高傲,自以为是,或心胸狭窄,怀有嫉妒心理等等,其次同学交往要做到热情开朗,待人真诚,学会宽容,不以己度人,不划圈交友,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再次,要乐群善处,广交朋友;最后,要划清“江湖义气”与真正友谊的界限,建立真正的同学友谊。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 针对少年的情绪特点,要求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影视作品,避免盲目冲动;并和学生一起学做课本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的同时,随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情
4、感,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体的荣誉感、爱国主义的情感。要求学生知法、守法、护法,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情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消极影响,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危机感,努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自觉把祖国的前途命运、人类的幸福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三、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
5、,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中以膨胀、叛逆行为、焦虑、自卑甚至自我否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五个方面,即意志品质的正确目的性、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及较好
6、的自制力。目前中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意志品质的依赖性问题。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很多家长对孩子从小一包到底,陪吃、陪练、陪读,孩子遇事缺乏自信心,没有见解,甚至盲然。二是意志品质的果断性问题,有的学生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有的学生草率鲁莽,不计后果。三是意志品质的冲动性问题。中学生面临人生“十字路口”抉择时期,自制力比较弱,常意气用事,甚至容易为不良诱因干扰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四是意志品质的执拗性问题。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个性特征倾向性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和执拗性,其明显的特征是,缺乏远大
7、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缺乏责任感,在同伴交往中有不自信感觉,缺乏与别人接近的勇气,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正确评价和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 五、减轻学生学习紧张和压力 目前,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问题很多,在政治教学和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分数只代表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水平,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希望学生把分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第二,使学生懂得期望水平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会使自己的主观愿望、抱负水平遇到阻碍,在心理上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
8、;第三,作为政治教师(也包括任何教师)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善待“差生”,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期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尊、自信,达到自我实现;第四,指导学生克服考试时的紧张状态,如做心理放松操;第五,教育学生考完后要正确对待成绩。只要努力了,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