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

ID:2154455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_第1页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_第2页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_第3页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_第4页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彼得原理视角看待“学习高原”现象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49万,由此看来,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虽然受到诸如因素干扰,但毕业生本身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才是关键。这种职业上的不胜任正是“彼得高地”的体现,而与他们未毕业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高原”密切相关,正是由于大学生在学习上无法突破自身的“学习高原”,使得在大学时期的不胜任因素最终成为职业上的不胜任因素,成为“彼得高地”,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破除“学习高原”,使能力和

2、素质上升,弥补今后表现在职业上的不胜任因素,最终缩小甚至消除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涉及“学习高原”的文献不多,其中,赵丹霞(2001)主要从学习难度、习惯等角度剖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莫秀锋(2007)从学习策略、习惯、非智力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学习高原”产生的原因,并从师生两个方面提出措施;谢利峰,刘彦哲(2006)认为大脑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影响了个体对语言的运用,使其长期处于英语“学习高原”;许庆豫等(2012)从文化资本视角探究大学生“学习高原”现象,认为家庭背景并非决定因素。而国内学者对彼得原理的应用基本上都停留在对企业职

3、工的分析,将其应用于校园的几乎没有,而从彼得原理角度,从学习层级去研究“学习高原”现象产生,并提出就业难背后存在不胜任因素的文献尚不存在。  三、理论来源  彼得原理(ThePeterPrinciple)是解开层级制度之谜的钥匙,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J.彼得(LaurenceJ.Peter)和雷蒙德?赫尔(RaymondHull)研究了千百个有关组织中管理人员不能胜任的失败案例从而归纳总结出的,其本质在于揭示了在所有社会组织中均应遵循的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即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事得其所。  理论认为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每个职位终将由不

4、能尽责的不胜任员工所占据。每个职工终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们的PQ为零。至于突破高原,一种方法是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另一种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  四、从彼得原理看“学习高原”的形成  从彼得原理视角看,学生学习历程也类似于这种层级效应,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无论能力优劣,都将能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虽然最终能成功地毕业,成为一名大学生,得到阶层上的提升,但所谓的“高素质人才”却无法真正意义上胜任其岗位,这也正是如今岗位需求激增,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本质原因,文凭已经“贬值”得很厉害了。  正如彼得原理中提到的每个员工终将达到“彼得

5、高地”一样,大学生在学习上也终将达到属于他们个人的“彼得高地”,而这在学习上,常常以“学习高原”的状态表现出来。处于“高原”之中,能力得不到质变,即使在学历上得到了认可,但是名不副实。这种高原现象之所以发生,实际上正是由于一种习惯的阶层组织所形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不能完全摆脱过去惯性因素的影响,知识或技能结构受过去甚至从小养成的习惯的影响,正是由于习惯的存在,在学习层级上升时,由于积习难改,最终达到了“高原”。  长期处于学习高原之中的学生会发现,虽然已经努力地学习了某门课程或某项知识点,可是相关成绩却依然原地徘徊,正是由于在知识或技能结构上存在惯性制约或其

6、他原因,包括知识或技能结构与层级日益提高的现实存在的差距,从而造成他们虽在名义上是“高素质人才”,可实质上却相去甚远。  当然,任何能够对他们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学习高原”的产生不仅与个人的认知、心理等因素有关,还与学习环境、社会与情感等息息相关,与大学之前的学习环境对比,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策略上的极大不同、习惯上的不适应、知识或技能的不足、和由此产生的挫折感助生的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以及持续的疲劳和“认知胶着”最终造成了不胜任,因此只有真正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才能够走出“高原”。  五、相关建议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好规划,脚踏

7、实地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  大学与大学之前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为了摆脱过去学习方法的制约,大学生要多与周围群体交流,学会自己搜集信息、协作和思考。大学不比高中,没有老师来帮你安排学习时间,只有自己来作规划,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计划、自控能力的锻炼。  2.在体验中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大学学习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学以致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在学术氛围中得到体验感受,得到知识和经验,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