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75922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社会福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社会福利【摘要】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上演的一场悲剧,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危险因素,如果在儿童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以后就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目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和不足,社会工可以通过介入这个弱视群体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 【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问题;社会福利体系;社会工作 目前中国感染艾滋病的人呈上升趋势,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显示截至到2007年底,中国现患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约为70万人
2、,相比2005年增加了5万,在新发的5万人中,其中母婴传播占1.1%。大约有14万儿童因为艾滋病变成孤儿(即父母患有艾滋病死亡的致孤儿童),还有大约50万的儿童与感染了艾滋病毒的父母一起生活。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就包括了致孤儿童(目前中国就大约有7.8万名年龄在15岁以下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由于父母中有一方患有艾滋病的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还有艾滋病感染者家庭中的儿童和HIV呈现阳性的儿童,这些儿童面临着贫困、营养不良、自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面临的问题 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中的致孤儿童比一般孤儿收养更难。由于艾滋病的严重性,也给艾
3、滋病的家庭关系X络带来了严重的摧毁,大量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在家庭的关系X中找不到照料者和监护者。有些年纪尚且大的老人根本就无力对儿童进行监护和照顾,反而有的时候儿童成为了对艾滋病患者和老人的照顾者。并且,社会上的人员对艾滋病致孤儿童也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很多家庭不愿意领养艾滋病的致孤儿童。 2.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也容易出问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由于经受了一般儿童没有经历过的心理过程,他们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如果父母患有艾滋病,或者是因为艾滋病导致的单亲家庭,父亲或者母亲还没有离开他们,他们就会对父亲或者母亲的依赖感更为强烈些,害怕父母
4、亲的突然离去,所以,他们通常都比一般正常家庭中的儿童要懂事的多,更为要求积极上进。 3.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因为受到歧视而无法获得很好的社会福利。艾滋病目前在中国是最受到歧视的疾病,大家对艾滋病都会有一种恐惧感。很大一部分儿童他们虽然并没有受到艾滋病的感染,但是也会受到严重的歧视;一部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都觉得老师和同学没有把他们当作普通学生来看待,看到他们都避而远之。一些学校就根本不接受父母患有艾滋病,但是自身健康的儿童上学。在学校之外与社区和其他人群相处的时候,他们同样承受着艾滋病带来的歧视,同一社区的孩子根本也不愿意跟他们接触,同时也受到了各种各样
5、的歧视与羞辱。 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福利及其不足 (一)相关的福利 (1)政府的关爱及有关的法律及制度。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收养法》、《儿童权益保护法》、《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此外还有民政部对这些儿童的生活进行救助,教育部对这些儿童的学杂费减免,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儿童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其开展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还有国家推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取得一定成效的河南省的“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安置救助政策”。我国现有的对孤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的五保制度与特困救助制度。
6、而针对艾滋病的家庭救助制度看,最主要的救助主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救助以及艾滋病救助。(2)教育的救助。我国目前的儿童教育事业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与其他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出台了“两免一补”等政策。其政策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免收杂费和书本费并且补助寄宿生的生活费;对于考上了公办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录取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都有纳入现有资助政策体系的政策,给予他们教育的救助;相关人员也会联系孤儿所在学校优先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对集中安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福利机构,在安排教学工作时给予指
7、导和支持。(3)健康医疗的救助。我国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提供了便利的医疗体系,对儿童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采取了适应的儿童医疗手段,进行儿童剂量的抗病毒感染和抗机会性感染全免费治疗;对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在政府举办的乡镇医疗机构中提供相应的卫生医疗服务。国家同时也鼓励医疗机构自愿减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医疗费用。卫生部门对儿童福利机构内设的门诊部给予了一定的指导,各级民政部门也将城乡中贫困家庭中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纳入了城乡医疗救助体系。(4)关于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我国目前主要按照“分散抚养为主,集中养育为辅”的原则来安置艾滋病致孤儿童,对艾滋病致孤儿童
8、的家庭收养、家庭寄养,机构集中养育和模拟小家庭养育等这些安置方式主要都尊重儿童自主的选择意愿。我国也鼓励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