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ID:21363760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_第1页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_第2页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_第3页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_第4页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寒地区潜水型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针对高寒山区存在的潜水型涎流冰灾害问题,通过病害成因分析,采用设置深层碎石盲沟处治方式,排除层间潜水,避免冬季层间潜水形成涎流冰,满溢到路面,浸泡路基,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保证交通畅通。  【关键词】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碎石盲沟;处治措施    0.前言  在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因纵断设计需要,挖方路堑部分开挖造成层间潜流外露,因内外水压力的差异,造成潜水外流,冬季气温下降,地下潜水扇形溢处,漫流到路面上,从下而上逐层冻结,形成涎流冰,因层间潜流出水量的不同,形成体积不等的涎流冰冰体,对路基路面浸泡

2、,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对冬季车辆通行构成严重安全威胁。  吉林-黑河高速公路北段孙吴至潮水段地处小兴安岭山地,位于高寒地区,路堑开挖后,土层为泥岩层、风化泥岩层与砂层交替分布,层间潜水丰富,夏季不断渗流冲刷边坡,冬季形成涎流冰,涎流冰漫溢到路基范围内,成扇形分布,绵延数百米,严重阻碍交通,路基浸泡严重。  1.自然地理概况  1.1地貌、水文地质情况  孙吴至潮水段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地势起伏较大,路线通过区域路堑段落较多,挖方断面砂岩层、泥岩层、风化泥岩层、沉积砂层、粘土层交替分布,砂层层间潜水丰富,地表水流方向向路基方向居多。  1.2气

3、候、气象  该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而湿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促,年平均气温为-1.3-0.4℃,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48.1℃。  年平均降水量在491-540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6-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67%,冬季严寒多雪,积雪留存时间长,最大冻深2.8m。  2.涎流冰分布  本段公路层间潜水涎流冰病害严重,冬季涎流冰漫溢至路基,春节融化浸泡路基,对路基破坏较大,冬季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涎流冰病害成因分析  通过对涎流冰段落地势、地质、层间潜水流量等因素的调查、观测,分析涎流冰病害成

4、因。  3.1地势情况调查  形成潜水涎流冰段落路基左侧由山体向路基方向整体地势逐渐下降,地表水流水方向指向路基方向,路堑顶与山体间存在低洼地,夏季降水部分水量渗入层间砂层部位,冬季降雪融化后,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及自然蒸发排除,一部分渗入地下砂层,对地下层间潜水水量补偿,导致夏季层间水不断从开挖后坡面渗出,冬季层间潜流连续渗出,形成涎流冰,层间潜流部位土质类型为砂层,厚度一般为0.4-0.8m,泥岩层、风化泥岩层、粘土层无渗水现象,出水部位一般距原地表3-6m。  3.2路堑开挖导致原有地下潜流排水平衡破坏  通过对开挖后路堑左侧和右侧坡面的观

5、察,地势向路基方向逐渐降低侧坡面无论冬季、夏季层间水连续不断渗出;地势向路基方向逐渐升高侧坡面,无层间水渗出。主要因路堑开挖,切断潜水层,破坏原有自然疏水状况,导致层间潜水外露,内部水压力大于外部压力,造成层间潜水从坡面砂层流出。  3.3层间潜流水量大小观测  路基左侧地势较高一侧地表平坦顺畅段落,因地表水能够快速排除,渗入层间的水量较小,对层间潜水补偿水量较小,在路堑坡面流出的水量就小,边坡渗水及形成涎流冰的病害较小;路基左侧地势较高一侧地表坑洼较大,导致降水汇集,无法随地表径流排除而汇集于坑洼位置,致使层间潜水得到更多水量补偿,层间径流通

6、过砂层连续从坡面排除,造成夏季边坡渗水水量增加,冬季涎流冰病害严重;路基右侧地势较低一侧地表水顺利排除,层间潜水方向远离路基,因此路堑坡面没有层间潜水流出,无涎流冰病害发生。  3.4层间潜水  层间潜水主要为夏季雨水渗入、冬季冰雪融化后渗入以及冬季地表冻结后,地下毛细水上升如潜水层。  4.涎流冰病害处治措施  通过对涎流冰病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本项目多处层间潜水涎流冰病害的形成是因为路堑开挖后,切断潜水层,导致层间水外露,破坏原有自然疏水状况造成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导、蓄相结合的处理措施,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采用设置深层碎石盲沟、蓄冰坑,使地

7、表水、层间潜水远离到路基,避免形成涎流冰,导致路基破坏,保证冬季行车安全,确保道路畅通。  4.1完善地表排水设施,排除路基左侧地势较高一侧坑洼地积水  坑洼地积水是地下层间潜水补偿的主要之一,通过在地表挖设排水沟及截水沟,将汇水及时排放到远离路基的河流或洼地,减少地下层间潜水补给源,降低层间潜水的出口流量。  4.2在路堑上坡脚外侧设置较大尺寸截水沟,及时排除地表汇水  在路堑上坡脚外5m,根据汇水面积计算,设置纵坡较大,断面尺寸较大的截水沟,确保夏季地表水、春季融化冰雪水及时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潜水补给源。  4.3在路堑上坡脚外10m-15

8、m设置深层碎石盲沟,将层间潜水导到路基范围外  4.3.1测定坡面潜水流出位置,确定盲沟沟底纵断高程  根据坡面潜水流出位置,测定出水位置距离地表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