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

ID:2130593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_第1页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_第2页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_第3页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_第4页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正邪为纲统一外感热病辨证【关键词】外感热病寒温统一正虚邪实辨证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所致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文献记载的伤寒、温病、疫病等均属外感热病范畴。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提出了六经辨证,主要针对外感热病,尤其是寒邪所致的疾病。清代叶天士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提出了三焦辨证,这两种辨证方法主要针对外感温热邪气所致的疾病,从此,实现了辨证和治疗上的寒温分家。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均是讨论外感热病的理论,两者一脉相承。3种辨证方法各有特点,均阐明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侵入人体所引起的机体病理变化,反映了疾病发展的动态观、辨证观,从宏

2、观角度讲具有共性,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医家们感到论述寒温的3种辨证方法产生时代不同,难以完全适应当前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因此寒温统一逐渐为众多医家所共识,但目前仍未得到统一公认的方案。无论以六经统温病,还是以卫气营血统六经均容易丢弃原理论体系中的许多精华之处,显现不出原有3种辨证体系的整体观、动态观的优势。但寒温统一是外感热病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能使人们更为全面地把握整个外感热病的辨证发展规律,目前仍需对其理论从多方努力,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更为满意的认识。笔者认为邪正盛衰贯穿在外感热病的始终,与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预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外感热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都是疾

3、病过程中邪正盛衰消长变化的反映,以正邪为纲能比较完善地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笔者根据文献及中医学基本理论,提出以正邪为纲,脏腑气血、六淫为纬统一外感热病辨证,以供商讨。  1正邪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人体与自然环境存在着整体统一的联系,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如果外来因素(邪气)的影响超过了人体的适应力,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动态平衡,而人体的调节机能又不能立即消除这种干扰,以恢复生理上的平衡时,人体就会出现阴阳失调,而发生外感热病。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4、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结果。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邪侵害和正气虚弱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百病始生》),“避其毒气”(《素问·刺法论》),说明了邪气与正气在外感热病发生过程的重要作用;“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明邪正盛衰是外感热病虚实变化的关键;“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以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物盛从化,理固然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说明正邪是导致外感热病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总之,邪

5、气与正气的斗争贯穿于外感热病过程的始终,两者互相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推动外感热病发展的动力。邪气与正气的斗争以及它们之间的力量的对比常常影响着外感热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当人体发生外感热病时,其本质就是外感六淫或疠气,致使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阴、阳、气、血、津液数量的减少或运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正气相对虚而邪气相对实。正邪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斗争方式,体现了外来致病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干扰后所引起的机能变化类型和发展演变规律:当正气胜邪时则疾病向愈;正邪交争则病势缠绵;邪胜正败则导致病势加剧甚至死亡。正虚邪实体现了外感热病的本质。审察邪正双方的斗争态势,便能执简驭繁地揭示外感热病的内涵

6、。  2正邪与伤寒  《伤寒论》对各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邪正斗争的分析,三阳证是正虚不甚,邪实为主的证候,邪正斗争呈亢旺之势。如太阳伤寒、中风证,阳明经、腑证,其证候性质属阳证。而三阴证,正气不同程度的虚损,邪气犹存,正邪斗争处于衰减状态,如太阴的理中汤证,少阴的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黄连阿胶汤证,厥阴的乌梅丸证、吴茱萸汤证等等均为正衰邪留之证,其证候性质属阴证,以邪正斗争的亢衰与否,判断证候的属性。  《伤寒论》确定治疗原则也着眼于邪正斗争的分析,如正盛邪实之证,治以驱邪为主,如麻黄、承气之属。三阴证,以正虚为主,邪气尚存,故而治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之法,理

7、中、四逆等均属此类。祛邪之治,随邪气的性质,所损何脏何腑而采取相应之治法,如太阳伤寒证,则以麻桂开腠发汗,解表散寒。阳明腑实,则以枳朴硝黄,攻泻燥实;膀胱蓄水,则以五苓散化气利水,都是针对不同的邪气采取的相应祛邪治法。  《伤寒论》判断疾病的转归仍不离邪正斗争的分析,如太阴篇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说明脾气渐复,邪气已微,病有向愈之势。厥阴之厥热胜复诸条,更是根据邪正斗争的变化趋势来判断预后的明证。  3正邪与温病  邪正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