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

ID:21257613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_第1页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_第2页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的艺术性特征东方人的叙事立场现代叙事学认为,的叙事立场表征着叙事者与他所叙述的故事之间内在深层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叙事视角在小说创作技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作为的作家或作品所发出的声音大都和主流意识(统治意识)处于对立或游离状态,对主流意识的解构过程正是他们个人权威的构建过程。[1]英国著名小说《印度之行》之所以能够焕发出亘古弥新的艺术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于作家福斯特的东方人的叙事立场。《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惟一的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小说,在小说《印度之行》中

2、,摒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在英国殖民者与殖民地印度人民这两个对立面之间,站在印度人民一边猛烈抨击殖民主义者霸道虚伪和冷酷无情,讴歌印度人民友好、善良与淳朴。福斯特的这种东方人的叙事立场源于其内心强烈的人本主义意识。福斯特出生在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和慈善精神家庭,他的曾祖父是当时一个既富有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他反对欧洲白人对非洲黑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热衷于支援和救济国内的贫苦人民。他的父母同样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意识。福斯特就读的剑桥大学英王学院有自由、开放

3、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此外,希腊人本主义的思想也深深感染着福斯特。可以说,人本主义意识观念伴随他整个人生历程。正如学者叶君健所言:他从人本主义出发,而最后落脚到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块基石上他灵魂深处,潜藏着一种严肃的社会责任感。他既不满于英国全盛时期维多利亚朝代的文学说教,也不愿苟同孤立于社会而以个人为中心的那种所谓心理学派的创作实践。[2]福斯特的这种人文主义意识和人道主义关怀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福斯特探讨英国殖民者和印度人之间的联结关系时,无情地揭露了市长特顿先生、卡伦德上校、警察局局

4、长麦克布赖德、治安法官朗尼以及特顿夫人、卡伦德夫人等为代表的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无知、虚伪、傲慢和冷酷。通过借印度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揭露了特顿、朗尼等殖民者对待印度人的冷酷无情、特顿夫人只受贿,不兑现的虚伪,无情地讽刺卡伦德上校为了显示他的权势,每到这个时候(吃饭时),他就想法来打扰我们的傲慢,卡伦德夫人对本地人,我们最仁慈的做法就是让他们死去的种族歧视。在揭露殖民统治者丑陋嘴脸的同时,福斯特还对处于英国统治下贫困痛苦的印度人民给予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小说中的阿齐兹是福斯特重点刻画和同情的主人公之一,他为人勤

5、劳、善良、淳朴,有一份在印度人看来很不错的工作,而且对工作兢兢业业,却依然过着低等小职员的生活,他对英国殖民者彬彬有礼、富有热情,却一直被上司卡伦德上校等人不断羞辱和嘲讽,甚至由于他的热情好客,而被指控在马拉巴山洞里对阿德拉实施了性骚扰,险些陷入牢狱之灾。这些都反映了福斯特的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意识。福斯特说:如果我不得不在背叛祖国和背叛朋友之间作出选择,我希望我有胆量背叛祖国奉献给个体的爱和忠诚能对抗国家的利益。[3]如果我们从小说的审美意象的维度来分析,福斯特这种以对个体的爱与忠诚来对抗国家利益姿态,正是

6、其小说《印度之行》中东方人叙事立场的一个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