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5865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自主性游戏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性游戏对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探讨摘要:在如今的幼儿启蒙教学中,儿童游戏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了启蒙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园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个学前儿童都离不开游戏。儿童的这种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好处,幼儿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性游戏的构建和优化,并且引导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促进自主性游戏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全面实现自主性对儿童的价值。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儿童;创新意识儿自主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对自身所进行的游戏拥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游戏的进行不是在教师引领支配下进行的,儿童拥有对某些游戏的决定权和参与权。自主性辦戏对培养幼儿
2、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幼儿对未知的新世界充满着期待,而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玩耍中学习成长的,儿童的天性就是在各种游戏中玩耍。所以让儿童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游戏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一、儿童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特征“自主性游戏”的主要意义在于自主性,而“自主性”指的是根据自我的想法进行各种行为,能力“自主性”就是在自我引导下进行或者参与的游戏。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认为,“应该蕴含能够”,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理性的人,想要成为一名拥有道德的人,他本身的意识必须能够很好地做出选择。统而述之,自主性游戏就是儿童能够对自己所进
3、行的游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参与权。“创新意识”是一个没有确切含义而又被人频繁使用的名词,而当谈到“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将这个词汇分为“创新”和“意识”来进行描述。“创新”指的是幼儿自身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周边事物进行创新和改造,创新涵盖了新颖性、历史性、差异性。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就能促进并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而创造动机的前提是创造兴趣,当幼儿对身边的游戏感兴趣并且不满足于所进行的游戏时,他们会产生对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创造或者改进游戏的动力。“意识”这一词是诞生时间比较晚的一个名词,十九世纪末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灵魂”“心灵”的概念来表示如今的“意识”,而
4、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德国心理学的泰斗一一威廉?冯特第一次使用“意识”一词来取代这两个词语。结合来说“创新意识”就是对周边所接角虫的事物产生创造改进的想法。二、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关系当儿童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进行游戏的方法都会促进他们对自我主观看法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想法,自我意识将会得到提高,当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的时候,儿童的创新意识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当他们对某些游戏失去兴趣时,他们会重新发掘或者改造某一种游戏,体现出儿童的创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自主性游戏是儿童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同样也是儿童进行自主性游
5、戏的前提,对于提尚儿童的创新意识来说,自主性游戏也是唯一的途径,所以儿童的自主性游戏与儿童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三、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中的作用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幼师主要使用语言和行动来指导儿童进行游戏。首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前,教师可与儿童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得知儿童对游戏的构想,从而在儿童进行游戏前,为儿童拟定计划,准备好相应的材料、时间和场地等。其次,在儿童进行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观察游戏的进度和发展,并且保护好儿童的人身安全和一些儿童之间意见不合的摩擦和冲突。在观察的同时,幼师也可以尝试性地参与儿童的游戏,并通过自
6、身的经验推动游戏的进度和发展,让儿童对猶戏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尚。最后,幼师必须给予儿童奖励和夸奖,让儿童认为其自主性游戏行为得到幼师的认可和褒奖,从而进一步提局自主性游戏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褒奖的同时也要提出游戏的不足,从而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让儿童进一步精化自主性游戏。当然,幼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同时除了保护学生的身体不受伤害之外还必须保证儿童所进行的游戏是正确健康的,当儿童做错误、危险的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纠正,耐心教导。孩子的天性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完善,有很大的塑造空间。幼教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7、,给予什么样的引导和教导决定儿童未来的性格,所以在他们对世界的主观性和自身的自主性尚未完善的时候,在他们游戏中学习、提升自主能力的时候,幼师要极其耐心地教导并给予足够的爱心与宽容,因为在孩童时代,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参考文献:[1]李姚.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游逛行为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2调赛琼.创造性游戏和幼儿园环境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