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

ID:20777078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6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_第1页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_第2页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_第3页
资源描述:

《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启发式教学给我的启发山东王丽华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却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教师对启发的认识出现偏差造成的。一段时间内,我就认为“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启发式教学简单地归结为“问答式”教学,而忽视了运用启发的关键——教师引导的步骤、角度,就好比相声中的“抖包袱”。这一点我是经过一次惨痛失败后明白的。  那是一次公开课,我执教《孔乙己》一文。听课的有各级领导,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共二十多人。我事先做好

2、了准备,满怀信心登上了讲台。面对台下五十多学生和听课教师,我从容不迫地按设想讲了起来。在简单分析前面的社会背景之后,即转入对孔乙己言行举止、思想性格的分析。一个好喝懒做、自命清高、满口之乎者也、为生计免不了做点偷窃之事的孔乙己就映现在同学们的脑中。讲到这里,我看到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听课教师也不断地颔首赞许。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头呢!于是我让学生阅读侧面描写孔乙己挨打一段。对此段内容,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丁举人打孔乙己对吗?”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回答“不对!”然后追问“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分析得出

3、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激起对孔乙己的同情。可是出乎意料,同学们沉默不语。我赶紧再问:“对不对?好好想想。”话音未落,一生答道:“对!偷东西当然挨打!”全班哗然,个别学生还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听课老师也皱起了眉头。“完了!”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怎么会这样呢?下边的课该怎么上?”一时我手忙脚乱,赶紧把答案说出,草草结束了这一课。  课下,我反复研究教案的设计,寻找问题的所在;又拿出《教育学》等书仔细地阅读寻求理论上的指导。《教育学》中指出,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等实际出发,遵循辩证

4、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而我却简单地归结为“一问一答”,怎能不使学生陷入“对与不对”的争论之中?经过思考,我找到了这堂课失败的两个原因:  本堂课中,分析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是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一个契机;同是读书人,中了举的就可以毒打“写了服辩”、“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孔乙己,是分析这一情节的最好角度。而我设计的问题由于没抓住这一关键而把学生引入歧途。因此,我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教师不仅要“问”,而且要善“问”,要注意角

5、度。角度选的不同,效果就会不同,提问角度准,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忽视了学生的年龄、阅历,毕竟学生与孔乙己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因此必然导致课上出现的问答与老师的设想背道而驰的结果。我在学生不具备可能进行启发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了启发。前面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分析太少,而对孔乙己性格特征中劣性的分析又未与前面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学生又怎会不说“对”呢?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是启发学生的时机和关键,这一时机要靠教师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创造。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引起学生的

6、广泛注意与认真思考,取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