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1978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伦理道德力是一个以利益为作用点、大小由道德行为表现、方向由制度决定的力量,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是伦理道德力的重要内容。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道德力的具有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其根本在于把党纪挺在法律前面强调党员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领道德高地,全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界定从政者(党员干部)的活动空间和权力范围,规范从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养党政
2、干部伦理道德力的过程。伦理道德力是一个以利益为作用点、大小由道德行为表现、方向由制度决定的力量。[1]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道德力的具有哲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构建伦理道德力是从严治党的道德路径,其根本在于把党纪挺在法律前面强调党员干部既要知法守法更要占领道德高地,全面加强从政道德建设,界定从政者(党员干部)的活动空间和权力范围,规范从政者的道德秩序和道德遵循,是培养党政干部伦理道德力的过程。一、伦理道德力是人的主体能力,是道
3、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1.康德认为德性是一种道德力。“德性指的是意志的道德力量。”“伦理学中的德性不应依据人履行法则的能力来衡量;相反,其道德力必须根据作为绝对命令的法则来衡量。”[2]道德力由人的道德内化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构成。“道”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伦理学范畴指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指人认识和遵循“道”。伦理道德力是外在要求的“道’和内在修养的“得”的统一。伦理道德认知能力,是对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等的认知,表现形式是人的道德修养力。道德修养力是指通过改造主
4、观世界而获取的自我改造能力。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是对自我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作为道德主体,首先要对“道”进行认知,以现有社会道德规范、善恶评价标准作为道德修炼根据,这个学习和修炼过程,也是道德认知过程,其结果是内化成为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2.伦理道德力“内化”。道德内化能力,是指把社会道德诸要素移置于个体道德品质之内的能力。伦理道德力通过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内化为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形成特定精神力量,是外在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化”,其本质是个体对道德规范以精神力量为表现形式的一种道德修养,类似儒家的“内圣”。
5、3.伦理道德力“实践”。人对外在道德规范的内化形成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养,受既得道德精神力量和道德修养的制约和限定,人的实践具有特有的道德属性,以其道德行为表现个体对现有道德规范认知水平。类似于儒家的“外王”。二、伦理道德力影响生产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国内学者王小锡和樊浩都曾经对此进行论述。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在现实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可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中去的人,往往是具备崇高的道德精神和正确价值取向的。[3]“道
6、德是生产力,而且是‘动力’生产力。”[4]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崇尚不断进取精神以及和谐协作人际关系,合力促使有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5]樊浩认为伦理道德具有导向、规范、调节和互动四大功能,表现为道德导向力、道德规范力、道德调节力和道德互动力。[6]1.道德力不是生产力。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对施托尔希进行批评,否定了道德力是生产力的观点。[7]施托尔希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中阐述人在尚未发展其体力、智力和道德力之前,是绝对不会生产财富的。“道德力”
7、和人的“智力”和“体力”,共同构成文明要素的“内在财富”。精神生产与社会生产一致,属于精神生产范畴的道德,决定于产生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因此道德力不是生产力。2.道德力影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是社会的方式和人的方式,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以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是指通过个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上推进生产力。“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9]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包括伦理道德力的提高,其结果是促进生产力提高。人的责任感、价值取向和
8、劳动态度等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劳动工具改造和使用效率、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力度。道德内化为人的一种力量,并通过人的实践影响生产力。3.道德力降低交易道德成本和道德风险。樊浩认为伦理道德是一种“人文力”[10]。查尔斯认为社会价值观是经济生活的根本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根源,信念结构是规范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力量;文化偏好或价值取向,是国家认同基石和经济力量(或弱点)根源。[11]提高管理者道德水平可以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