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2009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矿难频发背后的利益博弈-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矿难频发背后的利益博弈
2、第1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矿难频发是对人的生命权的无情践踏,是对以人为本的公然挑衅。由是观之,频发的矿难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最不能令人容忍的不和谐因素。矿难何以在一次次严厉整顿后一再发生,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有关利益群体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博弈的必然结果,不从根本改变约束条件入手的矿难治理思路,无法缓解矿难频发的态势,黑色的矿难就必将化作一把高悬在和谐社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将悼下来砍掉社会的和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一、矿难频发的宏观约束条件矿难发生在煤矿,但就煤矿来谈矿难毕竟肤浅,因为煤矿不
3、过是嵌入在我们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结,它的行为和命运受制于四面八方,因此搞不清宏观约束条件,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矿难的生成。就笔者观察,这一约束条件至少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使用的低效率尽管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但由于路径依赖的制约,时至今日,经济的发展仍未能摆脱粗放、外延的模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倚赖度居高不下,以煤炭为例,目前我国GDP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煤炭增长2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的GDP总量达11万亿人民币,占全球GDP的不到3%,而同年消耗煤炭却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0%,由此
4、推之,世界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仅需煤炭增长为0.8个分点左右。同时,能源的利用效率偏低,每增加1美元GDP,中国所耗能源为世界平均量的3倍、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由于我国煤的消费量占了能源总量的74%,估计今后20年也将维持在70%左右,在上述两个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十分高昂。据有关部门最近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产量需要翻番,达到年产30亿吨左右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而2004年我国的煤炭年产量也才19亿吨左右。煤炭价格的高企有着坚挺的需求基础。2、煤炭行业的政府管制与市场化改革在我国,
5、煤炭行业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部门而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最突出的,一是准入的管制,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国家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二是价格管制,由国家统一规定煤炭价格。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逐步放松了对煤炭行业的管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一是取消煤炭部,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引入民营资本;三煤炭价格的双轨制。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但由于改革配套问题,也带来一些严重的隐患包括:煤炭资源保障度低,盲目投资建矿问题突出,资源浪费情况严重;产业集中度、机械化程度和劳
6、动生产率低;行业管理体制过于分散,企业走向市场外部环境不公平,特别是税赋和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职工权利维护的乏力,安全投入不足,对民营小煤矿的监管不力,以及煤电价格顶牛等等问题。3、分税制改革与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分权化改革,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分权化通过将一些经济管理权力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较多地承担管理地方经济的职能,可以限制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的过分干预。同时,分权化将地方公共支出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挂钩,地方政府只有增加财政收入才能扩大公共开支。这就给地方政府
7、造成了很强的财政激励来促使其尽力谋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一方面强化了财政分权,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于是地方政府竭尽权利开拓地方财源,各类企业无疑是政府格外关注的对象。在沿海省份,吸引外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制造业水平、培育第三产业成为政府的首选,而在产煤省区地方政府开拓财源面临着政策、区位、市场环境、人才等众多的约束,煤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地方财政的支柱,所谓的“靠山吃山”。同时,随着“发展是硬道理”的日益深入人心,加之全国上下对快速发展的期盼与认同,结果使得地方政府官员误以为增长就是发展,“发展是硬
8、道理”就演变成了“增长第一”、“GDP挂帅”,很多地方甚至将GDP作为评判干部政绩的核心指标。于是GDP指标成了不少地方官员的追求,成了他们发送政绩的信号,为此甚至不惜浮夸造假。今年3月10的《中国经济时报》披露,2004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6万亿元。此种情之下,产煤省区的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自然是格外“垂青”,与其造假的GDP,还不如从煤矿挖潜创造真的GDP。二、矿难频发的微观机理:宏观约束条件下相关利益各方的博弈在上述宏观约束条件,与煤炭生产有关的利益各
9、方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博弈,结果就形成了矿难频发的必然宿命:1、追求超产的矿主或煤矿管理层在煤炭价格一片飘红的市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