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运》观后感

《国家命运》观后感

ID:20362502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2

《国家命运》观后感_第1页
《国家命运》观后感_第2页
《国家命运》观后感_第3页
《国家命运》观后感_第4页
《国家命运》观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命运》观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命运》观后感——回忆我参与的航天事业阿思奇央视播出的《国家命运》和之前播出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等记述“两弹一星”事业发展历程的电视剧,给年轻的一代新鲜的精神食粮,给老一代“两弹一星”功臣情谊绵长的回忆,而带给我们这些听说过、看到过、跟着这一壮举成长的一代人,又是万分的激动。而我,不仅仅是第三类人中的一员,还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和核打击战略出过绵薄之力的一个,看了这样的传统教育电视剧,自然别有一番回想和体会。孩提时代的“卫星”梦。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那时,自己还只有10岁,因那年父亲随胡耀邦同志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2、,因此对苏联的新成就倍感鼓舞,那时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活动,感到十分振奋和自豪。但对“卫星” 概念最深刻的,是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到处各条战线都在创造新的指标,谓之“放卫星”,以至于以后的国庆、五一的游行队伍中,都有“卫星”的模型彩车,所以我们这样的小学生知道了——那就是“卫星”!1959年,我上了初中,我们的学校原名“奋斗中学”,是傅作义将军创办的,教师的水平较高,学校组织了航模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制作飞机模型,我就是校航模组的成员。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初中学生用桐木板制作弹射飞机模型,我还利用边角料做了四片三角形的稳定翼,isthe

3、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9粘在一只头部削尖的火箭杆的尾部,再刷上银粉,做成了一个火

4、箭的模型。我还把家里的空牙膏袋收集起来,在炉子上熔化了,浇铸在用砖刻出来的模子上,铸造出米格飞机的毛坯,再用锉和刀打磨成线条优美的模型。并且那时我做模型,已经把机翼的后掠角加大了,因为我觉得要飞得快,机翼就得向后撇——尽管那时我还不懂空气动力学。我做的这些航模虽然很简单,但它寄托了我的航天理想。航模小组的高中学生制做装了发动机的飞机模型,用蓖麻油做燃料,打火后牵引航模飞到几十米高,在全国都是先进的,于是出席了全国教育群英会,国家奖励给学校初级一架弹射滑翔机和一个跳伞塔,我们小组的成员轮流驾驶滑翔机,其余同学就拉起两根10米长的橡皮筋向前拽,等皮筋

5、绷紧了,飞机后边扳卡棍的人一松手,飞机就向前冲了。因为把握不好操纵杆,飞得不是高就是低,没等适应,其他同学的拥上来抢座位,所以我最多飞过几次,高度也不过5、6米。跳伞塔是用很粗的树干接起来的,上边一个三角架,可以把降落伞打开后吊上去,跳伞员要坐上吊带,被拉到28米高的塔顶,再按口令脱钩降落下来。我因有恐高症,一直没有敢坐那伞衣。青年时代的航天理想。1963年,我们学校到北京东郊的双桥公社支农收稻子,那片稻田的尽头,有一个很大的射电天线,那时我国还没有发射运载火箭和卫星,要这个射电天线干什么,我们不理解,当时估计是接收宇宙射线,进行天体物理研究。那

6、个时代,军事工业和高技术研究的保密十分严格istheTibetanPlateaupoly.Centercityonlyapopulationofoveronemillion.Xiningislocatedinthe"Tangfangudao"andtheancient"SilkRoad"road,istheLoessPlateauandtheTibetanPlateau,agriculturalandpastoralareasand,inconjunctionwiththeMinistryofcultureandIslamicculture9,关

7、于我国进行核试验和运载火箭研究的事一点消息都没有。1964年10月的一天,同学们都在上晚自习,忽然听到院子里乱哄哄的,我就出门制止(当时我是高三的班长,还是校民兵连长),可听说是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高兴的对大家说:“不上自习了,上街庆祝去呀!”出校门到西长安街也就100多米,我们跑到大街上,去抢《人民日报号外》,蹦着、跳着喊口号,那个兴奋劲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时候,我们只知道钱学森是从美国回来的大科学家,对于那一代科学家的具体分工并不清楚,听物理老师说,要把火箭发射到大气层外,要克服地球引力,火箭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当时,班里物理学的最好的

8、同学罗昭骥就开始读《相对论》了,我那时也参加了北京市的数学小组和航空小组,订阅了刚创刊的《航空知识》,做完了波波夫的《趣味数学》、《趣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