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

ID:20239655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1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_第1页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_第2页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_第3页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_第4页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陈寅恪的唐诗研究方法——读《元白诗笺证稿》有感[摘要]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所倡立的历史文化法、诗史互证法、比较联系法等研究方法,在学术界有深远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在其代表作品《元白诗笺证稿》是最常用的,对我们的启发也最大,对我们的读书治学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关键词]陈寅恪;唐诗研究方法;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誉为“全中国最博学的人”、“教授的教授”,在文史哲研究领域树立了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丰碑。最近读了先生的代表作品《元白诗笺证稿》[1],深感先生所著博大精深,不仅为其独特魅力所折服,对其治学方法

2、也略有所悟。下面仅就感触最深的几种研究方法谈一下粗浅体会。一、历史文化法历史文化法,是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唐诗时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其基本内涵是,研究诗歌要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予以综合考察,才能找出作品生成及其特质形成的原因。他在《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说自己“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正是基于他对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才使他自觉地运用历史文化法去研究包括唐诗在内的古典文学作品。7举例来说,寅恪先生在评价元稹于婚仕二途中所表现出的“无节操之守”时,一再阐明,中唐贞元、元和间的士大夫社会,可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主要是词科进士)尚放荡风流之新习,另一部分(主要是山东旧族)则仍沿袭南北朝

3、以来重门第婚姻之旧习。两种道德标准、新旧社会风尚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常呈现出纷纭错综之情势。至于元稹,则善于利用之,而乐于去旧就新,名实兼得,“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与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因其能“忍情”,故一方面放荡风流,图欲望之满足;另一方面则以“悠悠若云”之意对待男女关系,去就自由,不为情感所束缚;因其甚有心计,故能深思熟虑,甚至于以情牟利,“以巧婚而致通显”,以“巧宦”而“位至将相”,“以富贵终其身”。如此以来,便把元稹弃莺莺而婚韦丛放在了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对其评价也就客观而公允。再比如,《卖炭翁》言宫市之事,极为生动。寅恪由宫市联想至《顺宗实录》中之事:“

4、上(顺宗)在东宫,尝与诸侍并王叔文论宫市事",叔文无言,退,上问其故,叔文曰:“太子职在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德宗)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此为叔文表面之言,实则殊有深意,先生案曰:“当日皇位之继承决于内庭之阉竖",而宫市之弊害则由宦官所造成,顺宗在东宫时,所以不宜极论宫市者,亦在于此,不仅以其有收人心之嫌也。”进一步阐明宦官非但把持宫市,亦已把持皇位继承等重大内政,实为当日之社会危机。寅恪先生在这里将白居易所述之事,加以开拓并联想,结合社会背景以探当日社会之实,分析得入木三分,切中要点。陈寅恪不仅将各事限于白诗所记之年代,而是7结合时代背景揭示其流变过程。如《红线毯》论

5、及经济中心之转移:唐代初期以关东西川为丝织品之主要产地。迨经安史乱后,产丝区域之河北山东,非中央政府权力所及,贡赋不入,故唐室不得不征取丝织品于江淮,以充国用。由于人力之改进,此后东南遂为丝织品最盛之产区矣……观此,亦可知政事人事之变动与农业工艺之关系矣。《上阳白发人》论及风俗之变异:“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短小。……贞元末年妇人时妆转向短窄矣。”至于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之流变过程,寅恪均有精到之分析,兹不赘述。要之,寅恪将学术研究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从而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作比较分析。不仅使结论信实,而且研究方法上也颇能启人心智。二、诗史互证法诗史互证法,

6、包括了以诗证史(以诗释史)和以史证诗(以史释诗)两个方面。这种方法并非陈寅恪先生首创。《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段话可视为诗史互证法的滥觞。宋代的杜甫诗歌研究空前繁荣,有“千家注杜”之说,其中不少人注意将杜诗与史事结合在一起,通过钩沉史事、介绍与诗歌有关的时代背景资料来阐发诗歌的真实旨意。当然,也有些注杜者离开诗歌的艺术特质片面强调杜诗的“诗史”一面,有牵强附会的弊病。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对杜诗也情有独钟,撰有《杜工部诗笺注》二十卷。他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即是诗史互证法。尽管有人批评《钱注杜诗》“事事征实,不免臆测”7,但不能否认钱谦益对杜诗

7、的历史性解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诗史关系之上,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钱注杜诗》在历代杜甫研究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寅恪也高度评价《钱注杜诗》,他认为:“牧斋之注杜,尤注意诗史一点,在此之前能以杜诗与唐史互相参证,如牧斋所为之详尽者,尚未之见也。”[2]陈寅恪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自觉采用诗史互证法,一方面是出于他对传统的“诗史一体”理论的认同,一方面也与他受到钱谦益治学方法的影响有关。陈寅恪以诗史互证法来重点研究白居易(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