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2583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减少压力和焦虑四大心理调解法 轻松应对自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减少压力和焦虑四大心理调解法轻松应对自考 调节心理从容应试 自学考试,常人说“以考促学”,一年起码经历两次。学了半年不接受国家级检验,难免产生“紧张”心理,而“紧张”心理又影响正常发挥。因此如何调整心态、克服考试焦虑、提高考试效果、轻松应对考试,是所有面临各种各样考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考试给人带来压力和焦虑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高的焦虑对于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是不利的,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就考试成功本身而言,保持适度的焦虑状态并非有害。因此在考试中端正认识,学会自我调节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由于考试所带
2、来的压力和焦虑对自己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这里我们就来介绍几种调节的方法。 1.自我认知调整法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种理论叫ABC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斯提出的。A代表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C代表结果。埃里斯的观点:不是事件导致了结果,而是对事件的看法才导致了这种结果。按照这种观点,不是考试导致了焦虑和紧张,而是对考试的看法才导致了焦虑和紧张。其实大多数人也确实是这样,考试前、考试中过多地考虑考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越是这样,越是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因此作为考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任何一次考试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这一次考试失败也并不说明下次一定失败;其次
3、,要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没有难度的试题是不存在的,但是你觉得难,别人可能觉得更难,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再次,要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的估计。可以将自己的复习情况、强项和弱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弄清自己的实力、特长和薄弱环节,制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2.自信训练法 考试焦虑实际上是考生缺乏自信,潜意识中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的结果,如,“要是考砸了,一切都完了。”“别人肯定会比我考得好。”自信训练就是为了消除自我暗示的影响。首先,将那些朦胧的担忧的念头,用清晰的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将担忧从潜意识中提升到意识水平,并对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逐一消除,从而走出焦虑误区。 自信是日常
4、工作、生活中的一种积淀,如果平时缺乏自信,光靠考试前的临时调节也许只能起暂时的作用,或只对有些人起作用。在平时应加强自我认识,作好充分准备,找到自己的优势之处,这有助于个人自信心的培养。 3.意念放松法 经常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消除紧张心态,有助于克服考试焦虑。意念放松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排除杂念,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可以通过默默地数数、想像蓝蓝的天空等帮助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心静神宁;消除紧张、放松心态的效果。 4.良好形象浮现法 考前回忆自己过去成功的情境及良好形象,回想自己喜爱或令自己高兴的人和事,使自己心情愉悦,信心增强,情绪饱满,镇定自若地投入考试。 (二)在考试的过程当中,我
5、们还可能会受到诸如考题的难易、暂时性遗忘、疲劳等偶发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干扰因素的克服可以采用以下心理调节办法。 1.遇到难题时的心理调节考试遇到难题时大多数同学会出现心理慌张,立即滋生出“天那,这么难,完了”、“这题目是不是有问题”等念头。此时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遇到难题有点紧张是正常的,用不着奇怪和担心”,“紧张于事无补,还是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吧”,“我不会,其他同学也不会比我强,说不定比我更糟”。调整好心态,做完自己会做的题目后,再来仔细思考难题,检查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看能否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心态放松,积极思考,也许你会豁然开朗,喜逢“柳暗花明”。即使真的无法解决这
6、道难题,但是有此心态,它至少不会影响其他问题的解答,你仍然是考场中的胜利者。 2.舌尖现象的心理调节 舌尖现象是指话到嘴边似乎脱口而出,但就是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考试中经常会遇到“明明复习时看过,记得也还比较牢固,但一时就是想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的情况,有时出了考场就想起来了,懊悔不迭。这往往是由于考试时情绪过于紧张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记忆提取障碍。如遇这种情况,首先要镇定下来,调整呼吸,暗示自己放松,然后再来回忆相关的内容。如果还是想不出来,就先放开这道题,以后再回头作答。在回忆时尽量利用情境关联帮助回忆,回想有关的内容在笔记本或课本中的位置,想想当时老师讲这些内容时的情境和复习相关知识
7、时的情况,把记起来的概念写下来,看看能否从中得到启发;还可以利用试卷上的其他试题内容作为线索帮助提取。 3.定势的心理调节 考试中定势往往使人习惯于按照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越是解不出来越是一根筋犟到底,走不出这种思维定势的怪圈,看不到其他方法。这样既浪费了考试时间,又会阻碍此问题的有效解决。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仔细分析题目。如果开始用正向思维行不通,就改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防止出现思维障碍;或者用言语暗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