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77704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提高认识,注重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认识,注重培养一一高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张力杰辽宁省朝阳县蒙古族中学122000一、加强对发散思维的认识发散思维,乂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基木特征是:1.流畅性:指思维畅通少阻、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属发散思维的低层次。2.变通性:指思维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桎梏,能产生创新的思维成果,是属于发散思维的中层次。3.独特性:指用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认识反映客观事物,对事物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它代
2、表了发散思维的木质,属于发散思维的高层次。与流畅性相比,变通性是较高层次的特性,而发散思维最高层次的特性还数独创性。它表示人们在思维中产生非同寻常的“奇思妙想”的能力,这一能力可以使人思维不落俗套,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真正的创造性的发散思维应该是流畅、变通、独特三者兼备的。人们进行发散思维的普遍趋势:流畅尚可以办到,变通比较网难,独特性最不容易。这三者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变通和独特不可多得,但它们却代表着发散性思维的木质。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必要性1.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
3、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核心是问题发散,是由此及彼的层递、比较与分析,是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是理论与具体例证的相互印证。所以,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多层面的锻炼。1.可以使教材的知识点更系统、更符合认知规律,冇利于教师完成知识点间的过渡和衔接。2.可以扩大知识点的范围,扩充教材容量,弥补教材对知识点解释方面的一些欠缺。3.能使学生适吋地对旧知识进行复和冋顾,能很好地为以后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并能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加强理解和记忆。由以上说明可知,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对数学学:>』冇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
4、维的培养策略1.激趣是训练思维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极其重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4和思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2.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学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
5、和同学、老师争辩。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吋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吋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己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
6、寻求“唯•-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冇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1.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是通过题0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新课中,可以从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可把较难的题改成多变题0,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吋要让学生自己尝试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多思多变的能力。2
7、.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是先冇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而猜想又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在新课程标准下,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中吋常显现,作为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方式,加强学生对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学>」。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对一种类型的题能联想到多种方法。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题目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