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45971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备战16高考政治优选精题解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备战16高考政治优选精题解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 【第二教育资源网www.02edu.com—高考政治试题】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高考考前精品试题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15.荷兰著名的代尔夫特蓝瓷的蓝色比中国青花瓷的蓝色更浓郁,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都源于特别的制作过程,画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氧化钴黑色成分的颜料,经过特别烧制,发生化学反应,黑色就会变为著名的代尔夫特“蓝”。这种特别的制作过程 A.深化了理论
2、认识,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B.立足于实践探索,建立新的人为事物联系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原有的矛盾 【知识点】O1本题考查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B解析:“画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氧化钴黑色成分的颜料,经过特别烧制,发生化学反应,黑色就会变为著名的代尔夫特蓝,表明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说法正确;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事物发展,A说法错误;C突破条件创造联系,违背联系的客观性,说
3、法错误;A项中“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说法错误,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B项正确,材料中;C项表述错误,“创造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消除”矛盾不准确,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学生对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判断。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201501)】J1O1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4、,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
5、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 (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 用。(8分) (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8分) (1)【知识点】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传播的知识,具体要求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
6、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 【答案】(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商业贸易能够促进商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传播,(2分)通过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能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思路点拨】明确答题范围,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阐述。 (2)【知识点】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答题的具体指向是联系
7、的特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古丝绸之路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基础和条件。(2分)但联系是变化的、多样的、有条件的,(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各国利益协调等难题,需要我们发挥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2分) 【思路点拨】明确答题范围,抓住题意的主
8、旨。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河南省安阳一中等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试(三)(201412)】N3O1O328.(12分)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些现象: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