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95387
大小:689.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2
《抗恶性肿瘤药物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7章抗恶性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grugsAntineoplasticdrugsAntineoplasticdrugs目前还无理想的防治办法。主要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化疗药对癌C选择性低、毒性大。Antineoplasticdrugs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1、烷化剂氮介类、甲烷磺酸酯类等。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酶素、放线菌素类等。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等
2、。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拮抗药。6、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Antineoplasticdrugs(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干扰蛋白合成与功能的药物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6、其他Antineoplasticdrugs(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相对特异性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等。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长春碱类药物等。二、抗恶性肿瘤
3、药的药理作用机制Antineoplasticdrugs(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Antineoplasticdrugs两类肿瘤细胞群生长比率(growthfraction,GF):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G0期)。细胞增
4、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分为四期G1(DNA合成前期)M(有丝分裂期)G2(DNA合成后期)S(DNA合成期)Antineoplasticdrugs2.非增殖细胞群静止(G0)期细胞(复发的根源)无增殖力或已分化的细胞死亡细胞增殖细胞群:按指数分裂繁殖,对药物敏感(增长快的肿瘤GF值大接近于1,对药物最敏感、疗效好,GF值小的肿瘤,对药物不敏感,疗效差。)AntineoplasticdrugsAntineoplasticdrugs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于增殖C群各期细胞,烷化
5、剂: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抗癌抗生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博莱霉素。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某一期有较强作用。作用于S期药物:羟基脲、阿糖胞苷、甲氨喋呤作用于M期的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作用于G2期和M期的药物:紫杉醇AntineoplasticdrugsAntineoplasticdrugs(二)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三、耐药性机制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抗恶性肿瘤药物产生不敏感现象称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亦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天然耐药性:对药物一开始就不敏感
6、的现象,如处于非增殖的G0期肿瘤细胞一般对多数抗恶性肿瘤药不敏感。Antineoplasticdrugs获得性耐药性:有的肿瘤细胞对原来敏感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才产生不敏感现象。最突出、最常见的耐药性是多药耐药性或称多向耐药性。多向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性。Antineoplasticdrugs根据药物特性和肿瘤类型设计联合化疗方案,不但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而且可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肿瘤耐药性逆转剂如维拉帕米、环
7、孢素对减缓耐药性可能有一定作用。Antineoplasticdrugs多药耐药性的共同特点:①一般是亲脂性药物,分子量在300——900Da之间;②药物进入细胞是通过被动扩散;③药物在耐药细胞中的积聚比敏感细胞少,结果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不足而未能导致细胞毒作用;④耐药细胞膜上多出现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的跨膜蛋白。P-gp依赖ATP介导药物转运,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又称药物外排泵。Antineoplasticdrugs第二节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此类药
8、物主要作用于S期,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一)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称抗代谢药,结构与正常代谢物类似,干扰核酸合成。甲氨蝶呤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能干扰DNA和蛋白质的合成。Antineoplasticdrugs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成骨肉瘤等有良效。鞘内注射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多。消化道反应如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骨髓抑制;长期大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