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51289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0
《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资本论》中的王茂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资本论》中的王茂荫[摘要]本文立足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思考,以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例,系统考察中华文化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特别注重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价值,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学的贡献。力图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揭示其对于全球化、普适化理论的意义,将以往的相关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关键词]经济文化;全球化;民族性;资本论;王茂荫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各种学术会议相继召开,特别是这次海峡两
2、岸学者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召开《中华文化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相关问题,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我根据会议议题,试图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方面作些思考。在会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一些意见,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民族经济的发展,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及其发展趋向,三是经济文化的特质与关联的理论探索。这些问题引起与会学者的学术关注和讨论兴致。通过认真地研讨和交流,我深感这样的思考若能基于本土的具体实例,以避免单纯性的“说理”,将更具学理价值和说服力。因此,联系到这里地域文化的独有特征,并结合近年来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经济
3、学术史》中有关西方经济学说的中国因素研究,充实并改写成本文。徽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是独具特色的一枝奇葩,她浓缩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而又呈显“东南邹鲁”的地域特征,其涵延广博而又特色鲜明。尤其是这一文化深深扎根于其所植基的社会经济沃土,构成研究中国经济文化诸问题的典型个案。近30年来,一门具有突出的地域综合性特征的新学科——“徽学”应运而生,并引起海内外相关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大潮中,许多学者以明清徽商为例,阐释“徽商精神”可与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提出的“新教伦理”相媲美,认为其促进了中国社会走向
4、近代的历史转型。美国学者余英时有关“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的研究影响较大,在他的研究中作为重点案例来进行分析的多是徽商。(1)徽商自南宋时崛起,至明清而雄居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有所谓“无徽不成镇”之说,这时恰值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化。徽商不仅凸显其商业经营与才干特色,而且张扬传统儒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在“程朱阙里”展示出商学融汇的“贾而好儒”经济文化特性,突破了中国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理念和制度格局,形成“近世四民不分,……商之子方能为士”的时代变迁,(2)改变了旧有的社会分工和职业伦理观念,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这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
5、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近几十年来有关儒家思想对现代化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3),而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包括徽商在内的大商帮的兴起,视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要素之一,基本成为经济史学界的共识。(4)所谓“近代化”或“现代化”(英文是同一个词modernization)过程,即是民族或国家经济文化步入“全球化”的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就是本国走向世界和中华经济文化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迄今有关徽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研究徽州经济文化的作品包括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一位中国人10——徽州歙县王茂荫的论作也不少,甚至有关他是否代表商人利益还出现了
6、争论。(5)但是,从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来认识相关问题尚属空白,以颇具民族性特征的徽籍士人的经济学说同全球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相关联,尤其是从经济学术史视角考察中国经济思想对于西方经济学说的影响或贡献同样是创新性学术尝试。(6)本文即是希图通过《资本论》中提到的王茂荫及其货币思想的考察,提示注重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价值,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学的贡献。力图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揭示其对于全球化、普适化理论的意义,将以往的相关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一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经济
7、理论研究与经济建设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卡尔·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先后入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哲学,18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10月起任《莱茵报》主编,次年迁居巴黎,投身德、法工人运动。1844年初创办《德法年鉴》,同年8月与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合著《神圣家族》。1845年到布鲁塞尔,写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与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后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时就钻研政
8、治经济学,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评》,奠定了论证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第2、3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