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应对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应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如今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内: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人民的预期寿命延长,人口数量激增与之带来的经济发展受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迫使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总量及老年人口数量在世界上均是首屈一指的。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解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困难极大。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模式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孝道文化多元化渠道现状完善措施TalkingabouttheplightofruralfamilypensionandcopingAbstractPopulationagingisnowaglobalissue,China'sreformandopeningupinafewdecadeslater: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people'slivingstandardsimprovedrapidly,healthandmedicalconditionsgraduallyimproved.Extendthelifeexpectancyofthepeople,thepopulationsurgebroughtaboutthedestructionofthelimitedeconomicdevelopmentandecologicalenvironmentwithforcingChinatofullyimplementthefamilyplanningpolicy,withtheimplementationofthefamilyplanningpolicy,thepopulationhasbeeneffectivelycontrolled,Chinaformallyenteredagingsociety,ourcountry'stotalpopulationandthenumberofelderlypopulationintheworldaresecondtonone.Chinaisintheprimarystageofsocialism,tosolvetheworld'slargestfarmers'old-agesecurityproblemextremelydifficult.Canproperlysolvethepensionprobleminruralareas,relatedtothesuccessorfailureofbuildinganewsocialistcountrysideand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Therefore,in-depthunderstandingandanalysisoftheplightfacedbyruralendowmenttoexploretherural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inlinewithpensionmodelisboththeoreticalandpracticalproblemstobesolved.【Keywords】RuralFamilySupportFilialPietyDiversifiedchannelspresentsituationMeasurestoimprove一、绪论(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人口老龄化大国1999年老龄人口达到1.32亿,开始进入所谓的“老龄化”社会。[1]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按照这样的发展,到2051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占到总人口16亿的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31%。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7日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卫敏丽来源:新华网2013年02月27日15:53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城镇,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及作用逐渐凸显,很多“4-2-1”式家庭人口结构出现,及4位老人,2个独生子女,1位孩子,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宜这种人口数量剧减的形势了,与此同时,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促使好多农村核心亲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下妇女儿童及老人在农村,亲壮年的离乡造成农村生产的空缺,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相应的也对农民的养老保障能力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了,可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依然在探索阶段。建立和完善农村健康健全的保障体系刻不容缓,关系着国计民生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务院2009年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2020年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重要性和紧迫性。2.意义:家庭养老是中国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家”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大部分农村的年轻人都去城市务工,农村的留守老人也是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城镇化趋势加剧,而农村的居住功能逐渐弱化,与之而来的是农村经济脆弱,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相应地导致农村小农经济的解体,经济方式发生巨变后相应地是人们的价值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孝道观念的淡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孝道伦理不断地淡化,市场的理性不断地冲击着子女的行为方式,有的是子女有心无力,而有的是子女无心无力,生活水平以及赡养水平的提高使得子女的压力山大。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突出,做好农村养老这一块意义非凡,不但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以及国家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弘扬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农村能很好地与城市接轨,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将以雄伟的姿态更加有力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农村养老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1.农村养老方式中主体的确立有社会主导、家庭主导,政府主导。有三种观点来依次阐述相应的观点:(1)以社会化养老模式为主导的观点,如司周莹等(2006)认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具有内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3;王国军(2002)认为:“农村养老纳入社会保障养老是必然选择”4;(2)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导的观点,如代表学者有:龙方(2007)认为:“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多种模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3)以政府主导的观点,如赵万水(2006)认为:“应建立以家庭为基础、以土地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的保障体系,来保障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韩昌跃(2006)认为:“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传统的家庭养老内容经过更新的现代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方式结合”。3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南京人口网.4王国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2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探究国内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的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绝大多数学者们认为家庭养老方式是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1)由“自我养老”到“子女供养”的自然过渡。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穆光宗教授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理论分析》文中认为,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辅之以社会和政府供养。家庭养老生要是指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或者“子女供养”。在老年人身体状况比较好,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自我养老”的老年人不仅经济生活状况比较好,而且还能够减轻子女负担,和睦家庭关系,减少对子女经济和精祌上的依赖,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威严。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条件下降,他们不能继续劳动以实现“自我养老”的时候,“子女供养”便是农村老年人必选的养老形式,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普遍偏低。(2)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养老张文范在谈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时指出:“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1]郑玮斌、张友琴也认为,家庭养老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养老模式”。[2]二是,认为家庭养老就是家庭或家庭成员支持的养老。穆光宗认为,“家庭养老又可理解为子女供养或老伴供养或亲属供养”。[3]三是,认为家庭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或运作形式。台恩普等指出,“从总体来说,现代养老不是个人或家庭的行为,而是依托于一定的养老体系。”而家庭则是养老体系中养老资源的提供者。[1]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载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2).[2]郑玮斌等.社会变迁对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地位和供养模式的影响,载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1998:248.[3]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载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54.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1.美国、韩国、新加坡以政府为主导,强制性推行全民养老的养老模式。2.德国、法国、波兰的农村养老模式。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法国、德国、波兰从本国农村人口的特殊情况出发,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包括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目的是满足农村老年人群及其他农村弱势群体,发生意外事故而在保险方面的需求。这种模式不仅具有美国、韩国、新加坡模式下的国家强制性特点,且针对性更强。3.日本、加拿大的政府农村养老模式。日本、加拿大在把农民纳入一般社会保障制度之中的同时,又针对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援助。这种养老模式被称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统分结合的混合制度。如,日本的农民有公共性的国民养老金,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选择参加准公共性的农民养老金基金和缴费确定型养老金。材料显示,2002年以前日本农民的养老保障由国民年金、老龄年金和土地权益转让补偿金三部分组成。2002年后,日本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国民年金和农业劳动者年金。总之,我们应该借鉴农村社会养老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养老模式,从根本解决中国农民的养老问题。(三)内容与框架二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一)家庭养老:主要有共同居住,独立居住,轮流居住这三种居住方式。共同居住是指老人和子女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比较适应于子女不多的情况,或者是子女间协调一致后老人与一方子女居住,其他子女们负责赡养经济成本这一块;独立居住是指老人独自居住,子女们在外务工照顾不到父母;轮流居住是指老人们在各个子女家中轮流居住,每个子女负责老人相应时段内的日常生活,这个也是在协商好的情况下实行的。个人观点,无论哪种方式,子女们都要尊重老人的意见,顺从老人的意愿,不能自私地从自身利益出发,毕竟赡养善待自家老人是自己的份内事儿。(二)养老保险:目前实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王国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2002(0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个人不再缴费,直接享受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也就是说,只有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并且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才可享受政府发放的基础养老金,这既是政府组织引导下的农民自愿参加,又是“待遇享受”的必要条件。实现“老有所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部署,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此,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三)储蓄养老:就是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安度晚年的方式。农村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的存款存在银行,每年有相应的利息,保障了他们的自由开销,不必过于依赖子女,但是若遇上重大的疾病一般也难以为继。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每年投入相当大的资金来维系养老保险模式,但人口基数太大,老龄化加剧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量着国家的财力,目前阶段收支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缺口,农民自我储蓄的养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家的养老负担。在现有的财力上,我们国家只能做到广覆盖,低保障的水平,农民自我养老储蓄相应地保障了自身的养老,有利于个人长远的理财规划。三、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因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因,这与我国长期历史阶段的小农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小农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家庭养老正是这一小农经济的历史使然。下面我着重从农村家庭养老的主客观原因来谈谈这一历史使然的必然性。(一)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客观原因:家庭养老保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使然。在广大的农村社会,大部分农民仍然延续着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家庭养老也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延续性,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希望子女按照传统的养老方式来赡养他们,传统的孝文化对此影响深厚,因为老人们也是这样赡养他们的老人的,他们对子女们有一种传续的情愫在里面,下面客观地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1.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从低到高的五种,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不同的需求反映的是人一生中不同的需求诉求,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需求,前三种需求层次较低但是是最基本的,后两种需求层次较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是以前三种需求为基础的。我们国家的老人“五有”服务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仅包含人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包括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对于个人发展,精神需求方面的需求。老人们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弱,他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相当明显,子女们要细心地关系老人们的精神诉求,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心灵需求,多和他们谈谈心,舒缓舒缓他们的心理压抑,毕竟我们多会老去,换位思考一下,多关心一下自家老人的心理需求。2.中国社会亲子关系中的“反馈模式”,《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的养老问题,提出了中国社会亲子关系中的“反馈模式”。费孝通先生指出,西方社会中,子女对父母没有赡养义务,而在中国,子女负有赡养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西方的养老模式是“接力模式”,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一代代接力的模式。中国的养老模式则是“反馈模式”一一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赡养乙代,以此类推,下一代对上一代都是有一个反哺的过程。王跃生在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基本内容进行一定梳理后,提出“代际关系内容在两代成员之间有很强的生命周期特征”1,如下图所示: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亲代从青年向老年转变,子代从婴儿向成年转变,就亲代而言,其本身由强变弱,而就子代而言,他们由弱转强。从责任和义务看,亲代随着子代的成长,从婴儿期的完全照料到之后让他们更多的转向独立,而子代则是逐渐从完全接受父母的无私的爱,开始逐渐转向父母年老后的赡养。其中,可以明显看到的是,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付出和报偿是一个此虚彼盈、此有彼无的过程,两者之间是均衡的,其中的亲情关系贯穿于代际生命周期的始终。1王跃生:《中M家庭代际关系内容及其期弟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1.34-140页(二)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观原因1.享受天伦之乐的本能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精神动力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有着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养育子孙就是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家庭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老人来说,和儿女,孙儿们在一起是享受天伦之乐,之所以能享受到这一天伦之乐,前提是老人们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只有在家庭照料中,老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天伦之乐,有儿有女,还能看到后代的延续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只能是在一个家庭中,这种幸福才称得上天伦之乐。2.孝道文化是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内在动力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孝道”文化源自殷商时期,当时社会上流行着祭祀考妣的风俗,在甲骨文中已有了“孝”字的存在。春秋时期,《诗经,小雅,蓼我》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勒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歌颂。《尔雅,释训》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春秋时代,百家争鸣,但是诸子百家却在“孝”问题上达成一致。《道德经》十九章道:“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墨家认为:“孝,利亲也。”法家声言:“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真正将“孝道”文化发扬光大的是儒家,《孝经》是我国古代专门论述孝道伦理及其社会功能的著作,《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山生也。”《论语,学而》中讲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后来的《礼记,祭统》上有:“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之谓畜。”这些反映了儒家“孝”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孔子及其后继者把“孝”从“能养”提升到“尊”与“敬”的高度。儒家思想提倡善事父母,敬养双亲,把“孝”视为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根本。在古代“孝”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准绳和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孝道”也其有重要地位。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圣哲的大力提倡与躬亲力行下,“孝道”观念深深植根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成为中华儿女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尊老、养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孝”的观念和中国文字一样历史悠远。当代,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孝道”文化仍然在中国,特别是在农村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作为“孝道”文化和家庭养老的承载者,伴随着新时代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发生了巨大变化,“孝道”文化的影响在减弱、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在降低,但是中国的“孝道”文化和“尊老养老”的传统仍然发挥着它们的重要作用,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中国农村不可替代的养老方式。四、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目前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子女思想观念转变,孝道伦理意识淡薄孝道文化是传统家庭养老的内在推动力,“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的赡养老人的孝道标准遭到挑战。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力的影响,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传统的孝道伦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中国农村这样传统文化兴盛的地方,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及照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冲击下,农村中的很多家庭更乐于组成小家庭,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忽视老人甚至认为老人的存在给自己拖后腿,不积极主动赡养关心老人甚至虐待他们,而农村基层组织的养老纠纷调解的角色没有很好地扮好使得老人在受到不好对待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给他们造成伤害。(二)养老经济成本上升,经济供养不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和经济供养水平,大部分老人们靠自己自给自足的情况居多,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全部经济来源构成中,来自子女供给的部分只占38.1%,年轻人往往是在子女的教育生活上给于最大限度的满足,而在老人的供养上却往往是在考虑子女和自身之后的事儿。随着老人愈加年老,身体机能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在土地上找生活的能力也削弱了,日常生活成本与日俱增,若身体情况好的话还好,若有个大病小灾的情况更糟糕,子女经济供养不足,老人的老年生活堪忧,导致的身体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家庭小型化且核心化趋势逐渐弱化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的家庭小型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村独生子女在大幅增长,“四·二·一”家庭结构逐渐形成。[3]刘邦凡,高一凤,王冬梅.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状及其体制的完善[J].生产力研究,2008,(05).一个家庭中的经济主干力量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照顾年迈的老人,下面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长才,压力山大,可谓上有老下有小,过去是子女众多,赡养老人的责任大家都帮着分担一些,不至于猛然的压到一个家庭中,现在众多家庭是善待老人不足,溺爱孩子过余,关爱重心下移!现在我们父母这一代也许还好,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情况会愈加严重,我们自身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本身就没有吃过什么苦,随着我们逐渐在社会上崭露头角,我们的父母也都老去了,现在我们这一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不久的将来要供养至少4位老人,对于我们这一代没受过苦的人来说,家庭养老的压力可见一斑。(四)农村人口流动增加,家庭养老主体缺位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参加城市的基础建设,他们希望尽快摆脱贫穷的意愿是他们进城务工的目的,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在家,家庭养老中的主体缺位严重,导致家庭养老的功能难以发挥,留守在家的老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难以保证,子女在外务工也不能随时回家照顾他们。城市化的直接效应之一就是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据国家相关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国家统计局2012)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农村留守老人占整个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的3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达到48%,(周星2010),子女与老人大多分居两地"而且在农村流动人口中最活跃的群体是中青年和未婚女性(郭金丰,和丕禅2004)他们一般是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者,由此可见"人口的流动直接造成家庭养老主体的缺位,影响家庭养老的质量,这种影响表现在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各个方面(鄢木秀2008):(1)经济状况上",老人的经济支持变的薄弱且极不稳定;(2)日常照料方面,老人不仅缺乏日常生活照料,有时还需要承担自己从事体力繁忙的劳动和照顾教育第三代的重任(马淑青,谭洋2010);(3)精神慰藉上,处于缺乏关爱和关心,情感和心理上孤独寂寞.(五)老年人的被赡养权利屡遭侵犯《孟子·万章上》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可见,事亲、尊亲是人最高的道德表现。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可是现实生活中,老人的权利却屡遭侵犯,有些子女不仅不承担老人们的基本日常生活,还有虐待老人的情形,甚至还打起了老人们用于保命的养老金的主意,老人们的权力被侵犯后无力保障,一般老人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自己经常忍气吞声,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来确实为老人们排忧解难,维护权利,老人们的生活被子女边缘化,甚至是被社会边缘化,这与我们国家啊历史以来的孝道伦理所违背,社会文明也得不到进步。(六)农村老人精神上的空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同样适用于这些老人们,家庭养老不仅是对老人提供物质上的供养和生活上的照料,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变得愈加重要,子女们常常忽视这一点,常常以工作来推脱,农村老人平常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精神上的空虚使得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极为艰难,这种情感上的疏离,使得老人感觉自己被子女忽略或者边缘化了变得越来越孤陋寡言,境况堪忧。后现代主义重视情感的作用,认为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需要情感世界的充实!农村老人不仅有经济供养,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还有精神和心理的需求!老人精神上的愉悦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的生活质量!农村老人往往把家庭作为精神的寄托与归宿,他们最希望的是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农村老人的子女和家人更了解老年人的各种需要与生活习惯,家庭养老同其他养老模式相比,在保障资金相同的情况下,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精神慰藉!所以我们要重视老人的情感,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让农村老人与儿女一起生活,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关怀和家人的祝福,并在得到子女生活照料的同时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五、完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完善措施(一)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建设农村新型养老文化养老不仅需要到经济、法律层面的保障,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熏陶作用。“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在血缘亲情基础上、在儒家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表现了子女对父母责任义务的道德自觉”。在传统孝道文化受到现代一些不同价值观负面冲击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人们的社会道德建设,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涵养,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自觉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家庭养老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多的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同时,老年人曾作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遵从老人意愿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余热效应,鼓励老人力所能及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主人翁的社会角色不仅能在物质上满足老人一定程度的需求,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以使老人能够老有所乐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社会开展的’十大孝星和十佳敬老好儿女活动,这能够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这也能够促进家庭和谐美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孝亲敬老优秀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浓厚舆论氛围,进而推动孝亲敬老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儿孙子女要多陪老人说说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老人外出观光旅游,也要鼓励支持老人们参加趣味运动会,扭秧歌等文体活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全社会营造养老,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因为社会保障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所以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4]李振军.“包容性增长”模式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分析[J].学术交流,2011,(10).由此可知,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经济政策的扶持,加大财政投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力量支持。此外还要改革先行的土地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制度,形成土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与集约化,解决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收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首要条件!就目前我国农村实际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满足农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要求。2.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由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3.农民要优化种植业结构,巩固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力!(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多元农村养老模式。1.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农村家庭养老。在大力提倡家庭养老的同时,国家也要给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险,以支持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减轻农村养老负担。此外还可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农村家庭养老实现形式,可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发展社区养老,有老年人的家庭共同出资在本村组建社会养老,聘请专门人员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子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工作获得更多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比较有共同话题,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精神上相互关心以减少孤独感。养老的最终目的应是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体系,多层次多角度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建立良好的医保制度人到老年,健康问题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原因,健康的体魄是老年人进行晚年生活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医保制度可以确保老年人“病有所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的现象发生。国家应该对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适当减免医保费用,且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以保障老年人在生病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老年人身体健康不但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在整个社会看来,也会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四)完善家庭养老保障的配套措施建设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牵涉到农村每一个家庭、每一位老人,维护他们的养老保障权益应该从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每一方面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养老保健方面.农村老人由于长期从事田间劳作,劳动强度大,晚年时一般都落下了很多病根,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的话,他们大多都是小病拖着、大病等死。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新农合”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是对于农村老人而言,它没有完全发挥出预期的社会保障作用。应该大力完善新农合政策,积极宣传和动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另外,治病不如防病,防患于未然,应大力推广农村健康教育,普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倡导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将对对农民的健康事业大有裨益。2.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我国法律规定: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夜得基本生法物质帮助的权利。这是一项重要的利民工程,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部分特困家庭的生活、养老保障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由于执行不力出现的“随意保”、“关系保”、“暗箱保”、“金钱保”等有恃于农村低保政策出发点的个别恶劣情形,其原因跟地方干部执行力有关,也跟制度本身设计缺陷有关,需要大力整治以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和保障性,缓解农村家庭养老的压力。(五)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法律制度并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调节作用“要通过立法来明确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地位。以法律的形式来确立农村养老保障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仅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还是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权益、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法治是实现养老保障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更没有单独的养老法,只是有一些关于农村养老方面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刑法》、《婚姻法》等之中,较分散且缺乏实际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在法律层面的真空状态,许多关于农村养老问题无法可依,得不到妥善解决。为此,应尽快制定一部综合的《社会保障法》,而且要有针对农村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法》,再以相应的法规、条例为配套政策,规范农村养老行为,切实保障农村老人合法权益。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17(六)在农村开展社区型文化娱乐活动,增加老年人文化精神生活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村里社交狭窄的老人,子女是他们获得情感支持的主要途径。子女外出所带来的感情空白,可以通过发展社区型文化娱乐活动来解决,以此增加老人与他人的沟通。有研究表明,与外界的沟通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精神压力,还可以改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农村可以建立一些工会性质的组织,将老人组织起来,并提供场所供他们进行文化娱乐活动。要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将他们组织起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相互关爱,老有所为,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倡导对话和交流&激励老人参加老年人活动!后现代主义倡导事物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观点’兴趣也不一样&所以后现代主义主张人们应该积极进行对话与交流!家庭是人们相互交往’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终身依赖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情感交流最充分的场所&无论是传统社会或是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老人都习惯于选择居家养老!然而&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越来越难以满足老人的交往需求&所以我们不仅要倡导在家庭内部子女要与老人进行对话和交流&而且要大力支持老人积极参加老年人活动!为此&农村应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可由乡镇政府具体指导&村组安排场地设立专门的老年活动室和老年学校&给老人交流’聚会’聊天提供条件*同时加强对老人的思想教育&破除封建迷信&使老人在思想上与子女沟通融合!这样&有利于老人与年轻人和睦相处,有利于家庭的幸福!结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参考文献引用时应在文中相应处加上角标“[序号]”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著作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翻译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止页学位论文类——[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D].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起~止页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别)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致谢外文翻译中的原文应是参考文献中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外文单词应为3000以上。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 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