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56569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7
《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1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水资源的竞争,更表现为水文化的竞争。在现代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流域规划及水资源开发建设不应仅仅考虑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环境本身的保护管理问题,更要研究流域人居空间文化系统与流域特色景观系统,以水为载体,充分挖掘提炼不同流域的历史文化特质内涵,建构多元化文化背景中的特色流域。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孕育了山西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三晋的悠久历史。汾河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694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汾河流域作为三晋文明的
2、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从逐水草而居的狩猎时代到近代农耕文明的构建,汾河流域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早在10万年前“丁村人”就在汾河岸边的襄汾县一带活动,并在此繁衍形成中华民族的原始氏族部落;炎黄时期,尧、舜均建都于汾河下游,禹王在汾河流域留下了许多治水的足迹,民间亦有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养蚕于夏县的传说;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期的西周和春秋时代,汾河流域又有强国“晋”迅速崛起。之后,富庶的汾河流域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必争之地。如今,汾河流域仍然是山西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粮棉主产区、经济发达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以来
3、,山西省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清水复流”工程,致力于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这为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文化整合开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流域文化研究角度对汾河流域进行整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强化流域特色,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带动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1.2研究意义有利于流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通过梳理汾河流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发现汾河流域文化的分类和空间分异,为流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效路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
4、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有利于为山西省旅游产品开发开创新的领域。从流域文化角度研究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关联和整合机制,形成具有流域特色的旅游系列产品,为区域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和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提升提供指导和建议;1.3研究方法2研究文献综述2.1国外流域文化旅游研究2.2国内流域文化
5、旅游研究2.3汾河流域文化及旅游研究3流域文化及流域文化旅游资源3.1流域文化作为具有自然属性的集水区域,流域水文化是其核心的文化特质。早期人居空间的产生无不与水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从长江、黄河、澜沧江到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每一条大河都有早期人类生活的印迹。人们从逐水而居到依水而居,河流由最初的农业灌溉及饮用的功能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及商业等功能。人们从逐水而居到依水而居,河流由最初的农业灌溉及饮用的功能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及商业等功能。作为人类生活的第一自然,流域既向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承受着人类社会生活排出的各种废弃物。在长期相依相生的自然环
6、境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区域、流域和地域特征在河流两岸选择并建设着最适宜居住的聚落形态,宅依山建,水傍居流,“干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在顺应自然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天、地、人、水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依山就水的聚落环境,富有地域流域特色的历史古镇,纯朴率真的民风民俗,悠扬厚重的地方戏曲,色彩鲜艳、风格自然的传统服饰以及流传至今的典故佳话等都成为不同流域入居空间文化特质的主要构成内容。流域人口的流动和迁徙又促进了流域文化的异地传播和文化交流。作为一种实践,一种经验,一种方式,一种意义,流域文化不是空洞的、空泛的,而
7、是以水文化为背景,在不同人居空间以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积淀并延续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住生活在流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文化模式。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