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39843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4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来,两条红线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一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型。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容。【课标、学习要求、考试说明】课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学习要求:1.了解中共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5.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7.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8.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试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十一届三中
3、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1.背景(了解即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1977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3)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讨论中逐步获得了解放。(4)1978年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4、开奠定了基础。2.内容(记忆)(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4)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2)结束了文革后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新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成为开辟的起点,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
5、的一个转折点。二、经济体制改革含义:是在坚持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实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1978—1992: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背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缺乏内在激励功能,农民缺少经营自主权,在很大的程度上压抑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B过程(1)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8年,、一些农村,开始实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
6、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的全面实行。(含义:是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思考:有人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先各地实验,逐步被吸收为中央政策,最后立法承认。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如何?(3)的废除材料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
7、,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积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乡人民政府搞好本村的行政工作和生产建设工作。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要由村民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10月12日)①前提:②表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了解即可)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主要的调整?619
8、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私有——私有);1953年-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私有——公有);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仍是公有制,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