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

ID:180152

大小:3.3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6-29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1页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2页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3页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4页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SNT14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犛犖/犜1449—2011代替SN/T1449—2004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犙狌犪狉犪狀狋犻狀犲狆狉狅狋狅犮狅犾犳狅狉犲狆犻狕狅狅狋犻犮犾狔犿狆犺犪狀犵犻狋犻狊20110531发布2011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449—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SN/T1449—2004《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方法》。本标准与SN/T1449—2

2、004相比,主要的技术性变化如下:———增加了临床诊断(见第4章);———病理组织学鉴定(见5.4.3);———增加了荧光抗体试验(见6.1);———增加了间接血凝试验(见6.3)。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来华、梁成珠、郑小龙、邓明俊、肖西志、岳志芹、辛学谦、孙涛、王群。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449—2004。Ⅰ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4

3、49—2011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检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流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等检疫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马、骡、驴等马属动物的马流行性淋巴管炎的检疫和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89.28—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

4、生物安全措施试验环境和防护要求见GB19489。4临床诊断4.1器材及消毒药物4.1.1器材:工作服、胶手套、线手套、防护面具、口罩、风镜、反光镜、手电筒、煮沸消毒器、脸盆、耳夹子。4.1.2消毒药物:0.1%升汞水、2.5%来苏、0.1%新洁尔灭、75%酒精棉球等。4.2检查方法4.2.1检查者及助手均应穿工作服,戴好乳胶手套、口罩、风镜及防护面具,选择适当位置,对保定好的马进行检查。4.2.2检查皮肤、皮下组织及黏膜发生结节、脓肿、溃疡和淋巴管索状肿及串珠状结节。4.2.3检查结束,脱掉手套,检查者及助手的手需用0

5、.1%升汞水或2.5%来苏或0.1%新洁尔灭或75%酒精棉球彻底消毒,工作服及用过的器材分别用2.5%来苏尔等浸泡1h,或煮沸10min消毒。检疫现场用10%石灰乳、2%热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水溶液消毒。4.3临床特征4.3.1皮肤(皮下组织)结节、脓肿和溃疡:常见于四肢、头部(尤其是唇部),其次为颈、背、腰、尻、胸侧和腹侧。初为硬性无痛结节,随之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流出黄白色混有血液的脓汁,形成溃疡。继而愈合或形成瘘管。4.3.2黏膜结节:常侵害鼻腔黏膜,可见鼻腔有少量黏液脓性鼻漏,鼻黏膜上有大小不等黄白色结

6、节,结节逐渐破溃形成溃疡,颌下淋巴结也多同时肿大。口唇、眼结膜及生殖道黏膜,公畜的包皮、阴囊、阴1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发售犛犖/犜1449—2011茎和母畜的阴唇、会阴、乳房等处也可发生结节和溃疡。4.3.3淋巴管索状肿及串珠状结节:病菌引起淋巴管内膜炎和淋巴管周围炎,使之变粗变硬呈索状。因淋巴管瓣膜栓塞,在索状肿胀的淋巴管上形成许多串珠状结节,呈长时间硬肿,而后变软化脓,破溃后流出黄白色或淡红色脓液,形成蘑菇状溃疡。4.4判定根据临床特征(见4.3)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

7、步确诊应采集病料或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4.5鉴别诊断本病的皮肤型容易与鼻疽(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引起)、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孢子丝菌病(申克氏子孢子丝菌引起)和组织胞浆菌病(荚膜组织胞浆菌裹膜变种引起)相混淆(具体鉴别要点参见附录A、附录B)。由于流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确诊有待于实验室诊断。5病原分离与鉴定5.1材料准备5.1.1器材微量移液器、恒温水浴箱、二氧化碳培养箱、普通冰箱及低温冰箱(4℃、-20℃)、离心机及离心管、普通生物显微镜、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组织切片机以及

8、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5.1.2培养基与试剂真菌琼脂、放线菌酮、氯霉素、固定液、软蜡(熔点为45℃~50℃)、硬蜡(熔点为56℃~58℃),无水乙醇、95%酒精、75%酒精。HE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按GB/T4789.28—2003中2.2规定配制。5.2样品采集和运送5.2.1样品采集从化脓灶和病变淋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