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官方文献)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

ID:17551568

大小:5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9-03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_第1页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_第2页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_第3页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_第4页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风俗(官方文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  风 俗第一节岁时习俗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节前不论穷家富户,各凭财力及早购置年货。有的还添制家具,制作新衣。年前三五天,“家家刀案响,户户炊烟升”——炸、炒、蒸、煮,赶制菜肴,以备节日食用。春节前,家家洗衣洗被,户户室内扫尘,人人剃头洗澡,干干净净过春节。过年期间,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互致“春节好”,还有互相请吃“年酒”的。旧时过年禁忌甚多,三天内不动针线,不动刀剪,不扫地,不泼水,不得打碎器皿。饭前要燃放鞭炮、烧香磕头。因为过

2、年禁忌干活,有些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兄弟姐妹、姑嫂叔嫂之间掷骰子、推牌九、打麻将、玩纸牌、寻求娱乐。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晚上又称“元夜”“元宵”24。有些地方还有元宵之夜赛灯的习俗,家家户户悬灯门前,形式各异,名称繁多,如红绸宫灯,刺猬灯、多角灯、小兔灯、走马灯……五光十彩,引人入胜。旧时妇女不能在娘家过节,不得看娘家灯。俗话有“十五不过十六过”,正月十六娘家要接女儿回家省亲。元宵节的食品安排是丰盛的,但其特点是晚上总要吃汤圆。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相传为“

3、祭龙”之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象征气候开始转暖,万物复苏。这天拂晓,农村人家在院内院外,屋前屋后用草木灰画圆圈,为粮食圈底,喻意“五谷丰登”。民间尚有“炒虫”吃扁食之说,传有“二月二敲梁头,蝎子死在梁里头”;“二月二敲瓢杈,十窝老鼠九窝瞎”;“二月二敲篱笆,蝎子不叮小娃娃”等消灾降福的谚语。四、清明节  每年农历三月五日左右为清明节,是万物萌生、春意盎然的仲春时节。清明祭祖风日久不衰,近年尤甚。每逢节日,携儿带女的人群遍及乡村的各个角落,给祖坟添培新土、焚化纸箔、炮竹轰鸣。清明早晨门前插柳,

4、相传黄巢起义以戴柳为号,此俗相沿至今。谚语:“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晒死柳,馍馍噎死狗”24,都是当年午季丰收的象征。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烧死绵山之日,这天不上坟、不动火、吃冷食。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祭扫烈士墓,学校组织学生春游,赋予了新的内容。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相传为爱国诗人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江纪念日。这天,庭院洒灰、门前插艾(艾虎),以禁鬼魔,故有联曰:“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据传:屈原投汩罗江死后,尸体没打捞到,

5、当地人们为爱护屈原,不让鱼龟吃屈原尸体,就满江面投掷糖糕、粽子给鱼吃。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角黍,俗作粽。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喝雄黄酒挂香荷包是习俗。香荷包形状多样,颜色各异,内装香草,儿童挂颈上,成人系腰间,并相互赠送。雄黄掺入酒中,制成雄黄酒,除供饮用外,还用来擦鼻孔、耳孔、肚脐,以防蛇、蝎等叮咬,系“驱五毒”之意。故有联曰:“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旧时,在淮河中也有龙舟竞渡之举,故有联曰:“龙舟竞渡,不忘楚风遗训,诗

6、苑抒情,更忆屈子先贤”。解放以后逐渐停止,其它习俗依旧。六、盂兰节24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节,又叫“中元节”、“鬼节”。是旧时封建迷信色彩极为浓重的节日。七、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迫夜寒”。我国古代在每年庄稼收割的八月,人们都要举行祭月的仪式,以祈祷丰收。东汉《礼记》中言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指当时帝王“秋天祭月”的一种特殊礼制。据史书记载,秦汉之前,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至唐代以来,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们逐渐将祭月礼制进一步深化,把“祭月”

7、与“赏月”融为一体,每年月到“中秋”,帝王“对酒当歌”,骚人“吟诗作画”。“安史之乱”以后,祭月之风迅速从官宦之家进入平常百姓家。  到北宋初年,朝廷正式设立中秋节。《宋史·太宗记》记载:“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和“中秋节食玩月羹”,“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等,已经描绘出中秋节的赏月情景。  近代每逢中秋之夜,明月当空,银光四射时,在门前置桌凳,摆设月饼、西瓜、石榴等敬天,炉内焚香,家人团聚赏月,闲话各种有关月亮的传奇。青少年则成群结队至空旷处打火把为戏,继之分散“摸秋”24,能食的植物根块、果实均属猎取

8、对象。最有趣者,传说中秋之夜摸来辣椒掰开擦眼可防眼疾,于是无知的少儿便效法,辣得泪水直流,令人捧腹。八、重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但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二、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