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237230
大小:16.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9
《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摘要]根据我国灌区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现状,在分析我国灌区现状及节水灌溉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节水技术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据有关材料,我国农田灌溉面积5234万公顷,年平均需水量4000亿立方左右,但是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仅储量小、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存在季节性差异大的状况。各个灌区在加强灌溉区管理的基础上,有的采取配套完善渠系建筑物的措施,有的则通过平整田地并划小田块的方法,再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需水量进行灌溉。以上措施的实施使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我国大多数灌区在工程技术以及
2、管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的灌溉方式仍在沿用,由于采用落后的灌溉技术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灌区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状,本文就灌区节水技术展开讨论。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摘要]根据我国灌区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现状,在分析我国灌区现状及节水灌溉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节水技术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灌区改造节水措施 据有关材料,我国农田灌溉面积5234万公顷,年平均需水量4000亿立方左右,但是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仅储量小、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存在季节性差异大的状况。各个灌区在加强灌溉区管理的
3、基础上,有的采取配套完善渠系建筑物的措施,有的则通过平整田地并划小田块的方法,再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需水量进行灌溉。以上措施的实施使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我国大多数灌区在工程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的灌溉方式仍在沿用,由于采用落后的灌溉技术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结合我国灌区工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状,本文就灌区节水技术展开讨论。 节水灌溉是一种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利用较少的灌溉水达到最好的生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灌溉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法,节水灌溉则是通过对农作物
4、需水规律的研究、当地气候条件特征及土壤营养成分的统计分析,在保证农作物不减产的前提下,给予作物适时适量的灌溉,再通过采取园林农艺、生物科技以及工程技术等措施,使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以达到灌溉节水、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目前,我国灌区工程主要采用的节水途径多种多样,从我国灌区当前发展的趋势可见,加强引用水管理、加大科学调控力度、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培育节水抗旱作物新品种等措施已经成为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总之,节水灌溉的基本要求就是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门类的技术方法形成的一种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在我国节水技术已形成以工程技术手段为
5、基础,综合园林农艺、生物科技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新兴技术产业。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对灌溉节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任何一种单一的节水灌溉技术已无法满足节水节能、增产增效、省肥省工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灌溉节水技术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灌区节水技术已逐渐呈现出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不同的技术手段互相整合统一的发展趋势。 工程措施 灌区节水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渠系节水措施与田间节水措施两部分。渠系节水主要有渠道衬砌防渗处理以及管道化输水等,田间节水措施包括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渠系节水措施实施后可以减少输配水过程中的水分渗透
6、损失,田间节水措施则主要是减少田间水分向深层土壤的渗透。渠系、田间地表水损失减少,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得到提高,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在田间节水措施中,喷微灌是目前推广应用较广泛的高效节水技术,政府在政策及资金上都给于大力支持。 非工程措施 优化种植结构,培育推广抗旱高产品种。通过调整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采用合理套种模式,使土地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可以减小体表水蒸发损失。 农田覆盖。农田覆盖常用的材料有塑料薄膜和植物秸秆两种,通过对农田地表覆盖,可以有效调控土壤与覆盖层之间的水分循环,降低农田水分过量蒸发,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植物
7、秸秆还是一种优质的绿色有机肥,分解之后可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推广使用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耕土有机质含量,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孔隙度变大。入渗土壤中的水便以毛管水的形式储存,减少了蒸发量,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深耕中耕。深耕可加深疏松土厚度,土壤孔隙率变大,储水空间增加。中耕松土,可以切断土壤水分蒸发通道,利于蓄水保墒,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节水管理技术。节水管理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调配水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作物对水分需求的同时,实现灌区最佳的水分调控管理技术。不断完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制度,加强灌溉用水的监测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