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ID:17189562

大小:19.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28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_第1页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_第2页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_第3页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_第4页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些年,有一种现象不说普遍,也非个别:只要学生出了“问题”,不是老师埋怨家长,就是家长埋怨老师。要是出了“问题学生”,这种相互埋怨还会升级。自身查找原因的,好像少之又少。就拿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来说,本来就是教学常态,可谁也不愿“扛”。于是,老师“请”来家长,要求还得死“盯”。此时,家长已经无语:作业已悉数签字,卷子经当面改过,全家已“戒”掉电视,孩子已校外有班儿……本来双方的共同追求,却变成了双方的共同纠结。  分析其中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拿《三字经》这蒙学读

2、物来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半文半白的短短两句话,每句六个字,就“点”到了两类教育的要害之处,既浅显易懂,更精辟深刻。作为两条古老的教育“原理”,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和“教不严,师之惰”,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还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学术”评价是高是低,尚可百家争鸣。然而,它能够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识,并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地传承下来,已经足以体现这两条古老教育“原理”的现实意义,确实值得深思和研究。解读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

3、之惰”  这些年,有一种现象不说普遍,也非个别:只要学生出了“问题”,不是老师埋怨家长,就是家长埋怨老师。要是出了“问题学生”,这种相互埋怨还会升级。自身查找原因的,好像少之又少。就拿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来说,本来就是教学常态,可谁也不愿“扛”。于是,老师“请”来家长,要求还得死“盯”。此时,家长已经无语:作业已悉数签字,卷子经当面改过,全家已“戒”掉电视,孩子已校外有班儿……本来双方的共同追求,却变成了双方的共同纠结。  分析其中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拿《三字经》这蒙学读物来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半文半白的短短两句话,每句六个字,就“点”到了两类教育的要害之处,既浅显易懂,更精辟深刻。作为两条古老的教育“原理”,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养不教,父之过”和“教不严,师之惰”,不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还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学术”评价是高是低,尚可百家争鸣。然而,它能够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识,并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地传承下来,已经足以体现这两条古老教育“原理”的现实意义,确实值得深思和研究。  “养不教,父之过”讲的是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在于家长。这是经过长期实践的传统判

5、断。现实虽也如此,但现实又很不同,因为“养不教”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尤其是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以来,家长对子女教育可谓重视到了极限。有人做过调查,绝大多数家长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绝大多数家庭期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想,有谁还会犯“养不教”的低级错误,又有谁还愿背“父之过”的社会骂名呢?  越不是问题的问题,往往偏要出现问题。家庭教育同样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时下,家庭教育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似乎随处可见。所谓“越位”,是指父母本来不该“教”的,却拼命“教”;所谓“缺位”,是指父母本来应该“教”的,却没

6、有“教”;所谓“错位”,是指孩子本来可以做的,父母偏要代替。如果说,这些问题是因为“养不教”,真是冤枉了他们。可是,由此而导致的“父之过”,眼睁睁又明摆在那里。只要稍加分析,不难得出结论,那就是误读的“教”而导致了“过”。现在,让学前的孩子学小学的知识,让小学的孩子学初中的知识,已经见怪不怪。一门心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回过头来一看,连起跑线到底在哪都不知道。世上确有“天才”儿童,但绝对是个例。相反,超前学习之后的超前逆反,似乎绝对不是个例。如此“越位”,就属于揠苗助长。可惜连孩子都熟知的寓言,父母却没有参透所“寓

7、”之“言”。再说,家庭教育需要“教”的东西本来很多很多,诸如生活习惯、学习心理、是非判断、处事原则等,都是关乎一生的素质,必须“教”而“养”之。特别是学前和小学,更要让它在孩子心里扎下根儿。可是,父母“教”的热点没在这里,自然造成“缺位”。等到孩子大了,哪儿不是哪儿了,即便还能亡羊补牢,哪如那时一步到位?其实,孩子天生就愿意模仿,你择菜他也要择,你洗碗他也要洗,不让干就跟你“闹”;孩子从小就喜欢创造,用彩笔瞎涂乱画,拿积木瞎摆乱搭,完了事还能给你讲得天花乱坠。可是,父母总嫌孩子“做”得不好,总要代替他们求得“完美”。殊不知

8、这种“越位”,使孩子多了依赖,少了独立。最可怕的是,他们此时“少”的“独立”,正是“独立思考”,而这些一点一滴的“独立思考”,恰恰是想象和创造的原动力。  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越位、缺位和错位,还常常“混搭”,负面作用尤甚。就说孩子的注意力和责任心,一直令人头疼。谁都知道,这是“情商”的两个关键要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