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各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对高校课程建设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重视精品课程建成后的运用;加强集体知识与智慧的保护,以及加强精品课程评比过程中的监督和制度建设。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对策 自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全
2、国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功能和作用的不断加强,各院校将精品课程建设看着当前教学中的一件大事,并在人、财、物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巨大的投入,有的院校甚至把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评比标准。全国各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评比进入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各高校课程改革。这说明了各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视,充分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也出现了为建设而建设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其中出现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1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完成大部分工作,剩余主要是专业课和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基础课。 精品课程建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一方面为高校提供了一种课程建设思路,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组织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网上教学活动、课程内容更新与调整、集体协同工作,能够带动网络辅助教学的开展和网络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
4、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心理、教育技术以及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很多方面的内容。 经过几年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初步构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体系,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形成校级、省级、国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借助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许多高校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学
5、改革力度确保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为教学名师奠定了基础。 然而,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未来精品课程建设的效果和走向,对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对策将会对精品课程建设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以下是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同思考。 4 2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重建设和评比结果,忽视建成后的运用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重建设和评比结果,忽视精品课程建成后的运用。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
6、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许多精品课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评到精品课程后却成了摆设。主要表现为网站系统不开放,其他老师想共享资源也无法进行;有的网站开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建设者个人或集体而言,平时教学网站也不用,有的总结的方法在教学中也用不上,这些都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2.2片面强调负责人在精品课程中的作用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负责人在精品课程中的作用。这主要表现是结果和荣誉归负责人,忽视其他建设人员作用和对课程建设的贡献。从长远来看,精品课程建设
7、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问题。一般来说,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组织一个建设团队,一方面通过做精品课程使教师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一门课程进行总结提高,而这些总结的观点、思想和方法并不是负责人一个人所有,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却成了负责人的。这些集体的知识产权被冠以个人的名义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可能出现纠纷。 2.3课程特点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在精品课程建设评比时,强调内容和形式要与评比标准一致,课程特点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虽“综合评审”所占比例逐年
8、升高,但课程特色和创新的评比突出不够。这样做一方面忽视教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对课程与课程的差别和特点重视不够,强调一统的评比格式要求,忽略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学精髓,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统一,缺乏个性和创新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学规律的违背。固定的评比形式和内容,像是做“八股文”,造成知识和教学的僵化。 2.4对后续完善工作重视不够 在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对已经获得的精品课程后续完善工作重视不够,